近年來,隨著粉絲經濟和消費文化的強勢崛起,不良“飯圈”現象引發的亂象令人眼花繚亂,拉踩引戰、攀比炫富、人肉搜索等問題屢見不鮮,造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愈演愈烈,流量至上、拜金主義的畸形價值觀暗流洶涌,對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許多未成年人家長和社會有識之士對此深惡痛絕。
這些問題的出現與部分劣跡藝人的不良示范直接相關。梅蘭芳先生曾說“學藝先做人”,明星藝人在青少年追星群體中具有巨大的號召力和吸引力,明星藝人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對粉絲群體具有直接的影響和塑造作用,優秀的明星藝人對青少年成長的正向激勵作用自不必說,劣跡藝人的畸形價值觀和不良審美取向也會直接改變青少年的人生航向,輕則誤入歧途不知反悔,重則會身陷囹圄走上不歸路。這些畸形價值觀和不良審美取向在當下“飯圈”中的集中表現,是宣揚學得好不如長得好、身體就是資本、顏值就是金錢,金錢就是能力;販賣一夜暴富和快速成名的“寶典”,將勤勞致富踩在腳下,將奇技淫巧舉過頭頂,崇尚無底線和無下限的低俗、無內容和無意義的庸俗、無節操和無品味的媚俗、無正邪和無是非的惡俗,以肢解和糟踐民族文化、主流價值和核心價值觀為榮,將中國夢粗暴地簡化為成名夢和金錢夢,與新時代以來的社會道德風尚背道而馳,以致一度出現了“明星家事天下知,英模事跡無人問”的不良社會風氣。
劣跡藝人的畸形價值觀和不良審美取向影響之所以在一定時間內得以持續甚至擴張,背后是某些資本和平臺的推波助瀾。一些文化企業和社交平臺為了利潤最大化,借助拉踩引戰、飯圈應援、刷榜控評等偽競爭方式在線上線下故意“尋釁滋事”,無度利用青少年的激情盲從和天真無邪心理實現資本增值,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是畸形價值觀與不良審美取向甚囂塵上的主要推手。其推動的不只是小圈子內的畸形價值觀和不良審美,更是一種當代版的游民文化和盲流文化。這種文化在我國古代由來已久,其特點是得意時好自矜貴、妄自尊大和不可一世,失意時自輕自賤、崇尚暴力破壞、充滿仇恨厭世心理,這種文化曾經對中國社會和歷史造成巨大的內傷。今天“飯圈”文化中的種種應援罵戰互掐,各種明星握手見面會的宣泄亢奮,其實是古代游民文化的當代變體和變種,其中蘊藏的巨大社會風險和隱患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警惕和認真反思。
畸形價值觀與不良審美取向的產生,究其根本,還與當下媒介美育素養的教育缺位有關。長期以來,美育一直是我國教育事業中的薄弱環節,一些地方和學校對美育育人功能認識不到位,存在資源配置不達標、師資隊伍缺額較大等問題,一些學生缺乏基本的審美鑒賞能力和穩定的價值取向,導致非理性從眾跟風,呈現為追星應援中的羊群效應。在當今網絡視聽媒介時代,從治本之策而言,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美育不能缺位、不能缺失,藝術美育、媒介美育、媒介素養教育等都需要盡快跟上,從娃娃抓起,構建青少年一代正確的價值觀、審美觀,筑牢他們抵御各種審丑文化侵蝕的防火墻和免疫系統,方可在成長道路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