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加強政策引導,不斷提升基層版權服務能力,近年來,我省版權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各級版權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省成功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園區(基地)2個,全國版權示范單位2個,全省版權示范園區(基地)2個,全省版權示范單位17個。
“一個農產品品牌的塑造,離不開版權的保護;一家農業企業新型生產模式的打造,離不開版權的保護;一位農民的手工藝品走向市場,也離不開版權的保護。”如今,在我省農村版權保護服務工作站的引領下,版權保護觀念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農民懂得用法律維護自身的權益。
把農村版權服務送上門
“自從把手里的作品進行版權登記后,我這心里終于踏實了!前些年,南方一個客戶要把我的作品印到瓷器上,并答應給我一定的費用。我想了好久,最后還是沒有答應。我就是擔心如果客戶把作品再用到其他物品上,或者不承認這是我的版權作品,那可就麻煩了。”通榆縣的高靜從事年畫創作多年,過去,她并不知道如何進行作品版權保護登記。如今,在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她將很多作品進行登記,為自己辛苦創作的成果加了一道“保護鎖”。
為普及鄉村版權法律知識、增強鄉村版權保護意識、鞏固鄉村版權保護成果,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結合“文明實踐周”主題活動,在全縣20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開展鄉村版權保護主題宣傳活動。同時,開設了鄉村版權宣傳周專題板塊,普及宣傳版權小常識,在縣、鄉、村三級聯動微信群中,由專人就相關問題進行答疑解惑,使版權基礎知識真正讓農民群眾看得清、看得見。
結合不同人群的實際情況,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還采取“網上申請+線上填報+上門服務”的人性化工作模式,搭建起線上線下宣傳平臺。對有困難不能來工作站的人群,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工作人員采取一對一視頻連線或上門服務的方式幫助申報登記,讓大家足不出戶就能完成作品版權登記材料的申報工作,用實際行動保護知識產權,抵制侵權盜版。
“現在在家門口就能進行作品登記,而且不用花一分錢,讓我們既安心又便利。”高靜很高興。如今,她的年畫已經與當地的糧食企業合作,印在了農產品的外包裝上,這些年畫作品顏色艷麗、地域特色鮮明,讓農產品包裝更時尚、搶眼。
和高靜一樣高興的還有劉福山。“以前聽說作品登記得到省里去申請,感覺非常麻煩,一直也沒去。現在我的作品就在服務站申請登記,工作人員手把手指導,真是讓我們手藝人心里的大石頭落了地!”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農民劉福山創作根雕作品20多年了,聽說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來家門口宣傳,老劉趕緊給自家的根雕申請登記。
目前,通榆縣版權工作服務站為域內非遺傳承人、農村文化人、傳統手藝人開展文化藝術作品版權申請登記服務,已完成登記包括年畫、布貼畫、根雕、金屬箔藝、快板書等各類作品百余項。據吉林省版權局統計,全省已有5000余件農村版權作品進行了登記。
保護傳統文化,提升全民版權保護意識
近年來,梨樹縣版權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我省前列,通過開展版權保護、宣傳引導、版權教育和打擊侵權假冒等工作,切實提高版權保護運用水平,提升全面版權保護意識。
梨樹縣三家版權保護示范單位中,兩家是做傳統文化相關產品的,其中四平洪滿農民畫發展有限公司的“遼河農民畫”、梨樹縣榮藝堂有限公司的“笤帚產品”更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保護互聯網時代下的非遺產品版權,成了重中之重。為此,梨樹縣積極對傳統文化進行保護,幫助引導企業申請注冊商標,開展著作權、版權登記,讓傳統文化不斷保持生命力,歷久彌新。通過開展版權保護登記,使每件藝術品有了一道“護身符”,通過版權保護,促進文創衍生品開發、生產,實現規模化商品化經營,既能保護弘揚傳統民間文化,又能促進傳統非遺文化發展繁榮,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為了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普及,提升廣大干部群眾知識產權意識,梨樹縣每年都開展各類社會宣傳、媒體宣傳等活動,普及版權知識,尤其是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充分利用戶外LED廣告屏、媒體平臺、宣傳板,集中投放、播出和張貼國家版權局統一制作的版權宣傳片、海報等,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版權保護意識。同時充分依托農家書屋等平臺,向廣大干部群眾宣傳版權保護知識,讓更多人了解版權,主動參與到版權保護中來。
每年梨樹縣都積極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參與創作文字和漫畫作品,鼓勵廣大青少年用畫作和文字來積極倡導“拒絕盜版、健康閱讀”的理念。在“綠書簽”活動中,組織各學校開展云端綠書簽簽名傳遞、網上答題活動,通過簽名傳遞、答題,提升學生和家長網絡素質和知識產權素質,樹立保護知識產權理念。
政策引領 全面發力
培育全省版權保護示范單位和示范園區(基地)一直是我省版權社會服務工作的重點內容。對于獲得全省版權保護示范稱號的單位、園區(基地),省版權局在作品登記方面給予優惠政策、開通綠色通道;在版權執法保護、版權公共服務、版權教育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和資助鼓勵;對符合條件申請國家和省有關產業發展資金(基金)等項目優先給予支持和幫助;并建議當地政府在項目核準、土地供應、信貸支持、外匯管理、專項資金扶持等方面給予政策性支持。
長春新區、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推出了“創新劵”,對軟件著作權登記給與財政補貼。吉林市重視實地調研,摸清企業情況,找準工作切入點,選取地域文化特色突出的版權企業重點幫扶,逐漸形成引領效應。四平市凝聚合力,創新工作協調機制,對申請作品著作權登記的給予登記費用補貼,對被授予國家級和省級“版權示范單位”稱號的單位給予資金獎勵,對被認定為吉林省版權示范單位、園區(基地)的,一次性給予資助資金1萬元;對被認定為全國版權示范單位、園區(基地)的,一次性給予資助資金3萬元。
遼源市將市、縣、鄉、村都納入版權示范創建關注的范圍,與“版權進鄉村”工作有機結合,積極進行版權示范單位培育。白城市緊密結合自身實際,著力在版權宣傳、保護、服務上下功夫、出實招,不斷強化示范帶動引領作用,聚焦版權進鄉村主線,開展宣傳活動20余場,協助開展版權登記近300件。松原市、延邊州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宣傳單、組織培訓等多種形式,提高了企業參與版權示范創建的積極性。通化市和白山市相繼將版權示范園區創建申報工作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可見對此項工作的高度重視。
總結經驗、挖掘亮點、提煉特色,全省各級版權部門不斷提高版權示范創建工作水平。目前,我省版權示范創建園區(基地)和單位產業分布均衡,每個行業都選取影響力較大的靠前企業進入示范創建行列。2020年以來,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吉林省版權局主動尋找版權保護服務“三農”的發力點,為農民作品版權的運用和推廣探索嶄新路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分批次設立農村版權保護服務工作站,開展農村版權保護服務試點工作。在首批設立的8個農村版權服務工作站當中,涌現出許多農民作品版權創新亮點。農村版權服務工作站與版權示范創建工作有機銜接起來,為各個區域內企業的版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提供了針對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