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流行語泛濫,帶來一場接一場網絡流行語的狂歡,卻很少反思語言狂歡之下的異化現象。
語言異化的表現之一是極致化。越來越多簡單粗暴、極度夸張的網絡流行語沖擊著人們的視野: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感受,都用一句“絕絕子”去形容;鍵盤俠們指尖翻飛,“丑哭”“美爆”“笑死”之類不絕于耳;聳人聽聞的公眾號標題隨處可見,似乎不用“炸裂”“爆棚”“封神”就無法表達觀點。
極致化語言的泛濫,應運了網絡傳播的特點。面對蜂擁而來的巨量信息,平平無奇的表達很難從中脫穎而出,而那些濃烈、夸張、新鮮的說法更容易吸引眼球,很多人為了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一味渲染夸張,堆砌最高級詞匯。有些人純粹以趕潮流的心態,將極致化流行語拿來為我所用,隨之而來的就是不加區分地濫用。網絡媒介的迅猛發展又極大拓展了人們的社交范圍,以往需要長期口耳相傳、沉淀發酵才能形成流行語的過程,現在通過裂變式的社交傳播,短短幾天就可以風靡網絡。
極致化流行語大量出現,雖也是網絡詞匯“生生不息”的表現,但其被濫用卻對人們的語言表達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原本,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事物是千姿百態的,程度是大小不一的,不同程度可以對應不同的詞匯。登座小山不能講“登峰造極”,平常花兒當不起“艷冠群芳”,形容與表達講究的是恰如其分。如果不管什么情況都以最高級去形容,既失去了表達的豐富性,也失去了表達的精確性。這些詞儼然成為社交時尚,逐漸磨損了它們原本的確定內涵,越來越遠離事物的真實情況,變成了輕飄飄的玩笑話、毫無意義的口水詞。
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思維的工具。濫用極致化流行語,自以為趕上潮流,卻不知不覺間降低了思維的品質。一個人常見常用的語言是簡單粗暴的,思維也就是簡單粗暴的。不再去辨析對象之間的精細差別,不再去形容差參錯落的豐富感受,不再去體會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不再以縝密理性的思考去辨別是非,一切都停留在簡單的極致化表達和情緒發泄上。前段時間,中青報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者感覺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心中所想難以付諸文字,離開“梗”就不會說話,正是極致化流行語泛濫的惡果之一。
或許,我們應該對極致化流行語保持足夠的警惕,并有意識地讓自己的語言表達返璞歸真、回歸本源。盡量少用類似極致化、省略化語言,不要把碎片化的跟風表達當成是真知灼見,不要以為那種充滿“魔性”的語言真的具有很大魅力,不要讓主觀情緒的宣泄凌駕于理性思考之上。回到真實而豐富的生活,捕捉自己的獨特感受,用具體、完整的語言有針對性地進行描述,讓語言與生活貼切地對應起來,而不是用一句“絕絕子”概括一切。
或許,我們還應該與網絡保持一定距離,重新親近文學閱讀,在文學中培養對美好事物的觀察、體悟與表達能力。多姿多彩的景色、生動微妙的感情、立體豐滿的人物、理性嚴謹的思考,這種“我手寫我心”的表達是拒絕同質化、簡單化的,一旦從中體會到文字的美、文學的魅力所在,就對簡單粗暴的極致化流行語具有了一定免疫力。的確,互聯網時代,重塑自己的閱讀習慣、表達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思維品質和精神生活有足夠的重視,當有改變的勇氣與毅力。當一個流行語脫口而出之前,可以停下來想一想,是否還有更貼切、更優美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