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12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8.6%的受訪青年喜歡國潮風格;92.4%的受訪青年期待越來越多的國潮元素出現;同時,96.0%的受訪青年愿意為國潮產品買單;60.3%的受訪青年認為守正與創新同等重要。
什么是國潮文化?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黃合水解釋說,國潮是將大家能夠識別出來的中國元素融入商品或服務之中,以獲得廣大消費者的認同的一種潮流。說到底,國潮文化、國潮風格、國潮產品,都是中國人自己的時尚潮流,是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重要成果和文化自信的一種體現。
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進步,國內企業經過數十年的摸爬滾打,開始達到基本可以讓消費者信任的水平,正因此,才會贏得近九成受訪青年的喜愛。此外,新一代消費者成長在中國經濟迅速成長、產品質量快速提升的年代,他們對市場上國產商品和服務的信任程度與日俱增,民族自信心也不斷增強。
在筆者看來,國潮文化的流行,是因為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因子被重新挖掘,創新賦能使其更具時代生命力。國潮風格在充分彰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前提下,順應了時代審美的潮流,將極具中國歷史文化特色的標志性符號與當下流行的服飾、食品和日用品結合在一起,很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譬如,河南衛視的“中秋奇妙游”節目之所以大受歡迎,就是將許多傳承已久的人、物、事、景、器、技以及理念融入其中,向觀眾闡釋了節目制作人員對中秋傳統文化的創新理解,既有文化又有新意。
悠久而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為新的時代和市場背景下國潮的流行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千百年來先輩用智慧積淀的文化,將精益求精、勤勞、博學、節約、自律、誠信的文化、價值理念通過一些符號、器物、技巧傳承下來,成為優秀文化基因及精神內核的載體,再經過不斷的推陳出新,使其更具時代新魅力,得到青少年的追捧,從而在創新中把這些精髓發揚光大。
調查中,超過一半的受訪青年覺得國潮元素應該體現在大眾藝術文化作品中,體現在傳統IP的文創周邊產品中。有些專家認為,不僅要有傳統的更要有現代中國的元素,即領先世界的高新技術或創新產品。而從傳播的效果看,不管是傳統元素還是現代元素,都應能夠注入到文化產品中,向外輸出,讓全世界的人都能感受到古老而現代的中國魅力。
在創新國潮產品,推動國潮“走出去”中,青年承擔著重要的使命。這要求青年人增加歷史認同,主動了解和接觸豐富多彩的中華物質與文化遺產,激發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創造欲望,不斷創作出、傳播好越來越多能體現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文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