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晚報訊(記者萬旭明)27日晚,親子音樂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與豫劇《郾城大捷》隔江開演,在純真的母愛,與岳飛的英雄氣概中,為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中南劇場,隨著輕靈的音樂緩緩響起,多彩的“蝴蝶”從樹葉間飛出,小觀眾們的雙眼被親子劇《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點亮了。該劇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創作,從一只毛毛蟲的視角看待生命的存在和過程,用簡單活潑又具藝術品質的表現形式寓意了一個深刻的哲學思考。整部作品不僅充滿了濃厚的母愛,還表達了孩子對于母親深深的依戀。導演焦剛表示,“好的戲劇可影響孩子的一生”,《小蝴蝶的媽媽在哪里?》與許多兒童戲劇的不同之處在于它觸及到了“失去” “死亡”等話題,帶給觀眾一定哲思。但考慮到觀眾以低幼兒童為主,因此在塑造人物、呈現方式上,主創人員反復編排,抽絲剝繭,甚至推翻此前的四個版本,重新來過,終于尋找到了“母親和孩子”“孩子和世界”“孩子和未來”的切入口,幫助低幼兒童看懂并能在這部劇里有所收獲。
在湖北戲曲藝術中心,豫劇沙河調歷史劇《郾城大捷》則上演了一場文武大戲。該劇由漯河市豫劇藝術中心(豫劇團)創作,以岳飛“郾城大戰”這一發生在漯河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反映了岳飛、楊再興等宋軍將士精忠報國的英雄氣概,弘揚了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漯河市文聯副主席、劇協主席、漯河市豫劇藝術中心主任宋德甲介紹,漯河市豫劇團一直以半軍事化的管理和精彩紛呈的文武大戲著稱,深受觀眾歡迎,《郾城大捷》即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主演楊文麗則表示,《郾城大捷》場面宏大,既有純正的豫劇品味,又兼新穎的藝術氣質,在經過多次打磨提升后,形成了文武兼備的看點。文以慷慨激昂的沙河調唱腔為主,突出豫劇沙河調特色;武以漯河市豫劇團強大的武打陣容為基礎,呈現出雄壯震撼的舞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