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歷時近20天的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已在武漢落幕。藝術家們對武漢這座“戲碼頭”的向往,對武漢這座“英雄之城”的熱愛,與武漢觀眾最熱情的掌聲、叫好聲交織在一起,留下了一段最誠摯、最溫暖的戲劇記憶。
帶著向往、敬意來武漢
藝術家們心里暖暖的
武漢有著悠久的戲曲歷史,是知名的“戲碼頭”。如同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彥所說,“武漢為戲劇節所做的周全準備與藝術家們對這座城市的向往,形成了一種合力,使戲劇節能成功舉辦”。他相信:“經過長足的發展,武漢這座‘戲碼頭’會更加燦爛輝煌。”
來武漢,對很多藝術家而言是親切的,也是緊張的。江蘇省昆劇院院長施夏明在過去幾年就常來武漢,“對武漢有著深深的感情,不僅因為它的開放和包容,更因為它的勇氣和擔當”。他笑說:“每次來武漢演出都是榮幸又激動,心里還有一點點打鼓。我們都知道武漢這么一個‘戲碼頭’,有很多劇種上演,觀眾的藝術審美水平也很高?!眹乙患墝а荨⒅﹦∽髑依m正泰則說道:“武漢是京劇的老根據地,一些流派的創始人就來自這里,京劇唱腔里的湖廣音也與湖北有關。來武漢演出,我們是帶著敬畏之心來接受檢驗?!?/p>
河北省文聯副主席、河北省戲劇家協會黨支部書記賈吉慶則向武漢發出“文化走親”的邀約:“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經過抗疫斗爭,武漢在全國人民心中樹起了很高的標桿?!庇H身體驗過武漢的美麗和熱情,他感到“心里暖暖的”,并盼望“武漢和唐山同為英雄的城市,能在文化上多來往、多交流?!?/p>
觀眾依依不舍
許下每年一次的武漢之約
18日晚,新晉中國戲劇“梅花獎”戲曲類榜首樓勝在武漢劇院上演折子戲專場,全程高能、全員高能的演出徹底引爆了武漢觀眾的熱情。人們幾乎是踩著鼓點叫好了一整晚,演員每一次挑戰高難動作、每一句精彩的演唱,都伴隨著劇院里樓上樓下滿場觀眾的掌聲、吶喊聲。
而在這一晚的觀眾席里,坐著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主席、話劇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次日,濮存昕說道:“我真正地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熱情。戲劇節各方面的組織工作、服務,各方面的保障、劇場,還有觀眾熱情參與,都讓我們非常感動。很多劇團都跟我們說,到武漢演出感到很溫暖,反應很熱烈,臺上臺下都是一種享受,真的感謝武漢,感謝所有為了戲劇節做出努力的朋友?!?/p>
24日晚,梅派大青衣史依弘攜京劇《新龍門客棧》在武漢劇院演出,再次上演高燃現場。演出結束后,舞臺上的大幕三次落下、又三次升起,觀眾們仍然站在原地不肯離去,用一陣高過一陣的掌聲“呼喚”出了史依弘。她雙手合十笑道:“每一次來武漢,大家都是這么熱情。”這一晚,直到史依弘返場加演后,人們才依依不舍地散去。而在離場之前,觀眾們高呼“每年都來吧”。舞臺上的史依弘連忙應下:“一定的,每年都來?!?/p>
打“飛的”,坐高鐵
全國戲迷“追”到武漢
能在20天里看遍14大戲曲劇種,還加上話劇、歌劇、兒童劇,對戲迷而言是莫大的吸引。早在戲劇節開幕第一天,來自全國的戲迷們就趕到了武漢。81歲的成都老戲迷蔡志雄和妻子一起趕早班機飛到武漢,在這里待足整整20天,只為一場好戲都不錯過。而在2019年,這對老夫妻就已經在武漢“追”過全國地方戲南方會演,同樣全程不缺席。無獨有偶,為了當晚的開幕大戲京劇《母親》,戲迷舒鎮東專程從江西來漢,愛戲、懂戲的武漢觀眾,效果極佳的劇場,都讓他感慨“真是不虛此行”。
在網絡中,武漢觀眾則成了“羨慕對象”。樓勝攜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在武漢奉上“奪梅專場”,戲碼之齊全,在江浙滬也很難見到,戲迷們為此從義烏、從北京趕到武漢。而在話劇《家客》上演前,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喻榮軍的微博就成了大型“曬單現場”,劇迷們曬出機票、行程單、演出訂票單,與《家客》約定武漢相見。
記者萬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