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
作者:王子墨
維吾爾語,32個字母,他張口就來;文學創作,2000萬字,他拈筆寫就。
一筆一字之間,是泥土的芬芳,人民的企盼,時代的壯闊。他寫下了廣袤大地的絢爛風貌,寫下了偉大國度的驚世偉業,這樣的作家,不就是我們需要的人民文藝家嗎?!
梳理他人生的關鍵處,就是從北京來到新疆,從“王蒙”變成“老王”。在新疆,他把鞋踏破,把景看遍,把生活的滋養吸了個干凈。這是身軀向大地的融入,心靈向人民的貼近。文藝家只有完成這樣一場境界的升華,才會有泉涌不竭的才思,燭照古今的洞鑒,滴水穿石的韌勁,才能于豪端之末寫下乾坤之大。
王蒙87歲了,他還在寫。是的,這樣一個偉大時代,又如何寫得完?!東方大國復興,14億人民奮斗,千百年夢想圓夢,何時沒有動人故事,何地沒有恢宏詩篇,哪里不需要有理想、有擔當的文藝家去創作、去高歌?!
在這個偉大時代,嘲風弄月的小調、淺薄空虛的呻吟應該靠邊,黃鐘大呂之音,才是人民的需要,才是時代的旋律。文藝家們,請聆聽這聲召喚,請揮灑滿腔豪邁,寫下這無邊光景,寫下這波瀾壯闊!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29日?01版)
[ 責編:王麗媛]關鍵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