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民族交響組曲《簕杜鵑與金蓮花》在京亮相
獻禮澳門回歸二十二周年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承昊)29日晚,由14首聲樂套曲和民族管弦樂組成的大型民族交響組曲《簕杜鵑與金蓮花》在國家大劇院與觀眾見面,用灣區樂音獻禮澳門回歸祖國22周年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
演出中,珠海民族管弦樂團、珠海歌舞團攜手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愛樂男聲合唱團及多位澳門歌手和演奏員,共200余位藝術家共同為觀眾演繹大灣區的風土人情,講述珠澳兩地同根同源、融合發展的生動故事,引來觀眾陣陣熱烈掌聲。
港珠澳大橋、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珠澳融合發展的新面貌在段段樂聲中一一浮現。“參與演出讓我感受到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珠澳兩地文化的一衣帶水與發展的唇齒相依。”澳門歌手盛梅在演出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組曲既體現傳統嶺南特色,又融合現代時尚風格,彰顯了大灣區文化的特點。
簕杜鵑是珠海的市花,金色的蓮花是澳門的象征。珠澳兩地一水相隔,相望相依。組曲總撰稿、作詞朱海告訴記者,組曲在用民樂記錄澳門回歸22年來兩地融合發展的同時,貫通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在作詞和立意上達到“和韻”的意境。
據了解,《簕杜鵑與金蓮花》在堅守傳統民族音樂的基礎上,涵蓋民族管弦樂合奏、大合唱、三重唱、男女二重唱、男女聲獨唱等演唱形式,向觀眾傳遞最為本真的灣區聲音。
組曲以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22年來的珠澳情深為線索,通過民族管弦樂與合唱的完美結合,展示了“珠澳一家親”的和諧華美樂音。觀眾朱先生在演出結束后仍意猶未盡:“今天我不僅欣賞了一場美妙絕倫的音樂會,更上了一堂飽含溫情的歷史課。”
此次活動由珠海市委宣傳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澳門中聯辦宣傳文化部、紫荊文化集團指導。
《光明日報》( 2021年10月30日?04版)
[ 責編:王麗媛]關鍵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