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演技”與“流量”的博弈、中年演員的職場困境等話題時常引發熱議。在當前新的演藝環境下,如何定義優質演員?“優質的演員體現在兩個方面——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在日前業界舉行的一場“新浪潮論壇”上,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研究處處長宋展翎說。
宋展翎認為,演員職業具有特殊性,隨著作品的傳播逐漸獲得關注度而成為公眾人物。所以,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心。“演員作為公眾人物,身份和角色之間有著互相共生的關系,承擔著不可避免的公眾責任”。
優酷劇集中心制片人閆丹丹說,演員需要跟好的戲互相成就,在好的戲里成長;同時,不要把利益看得那么重要,通過接適合自己的角色,才能全情投入把戲演好。
關于如何提升演員的專業水準,作為經常與年輕演員合作的年輕導演,芒果TV青年導演李漠認為,演員、工作人員包括幕后從業人員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準,其次要在項目中相互尊重、相互成長,彼此建立信任的關系。
關于“唯流量論”、中生代演員面臨“角色受限”的問題,愛奇藝奇喜工作室負責人賈智棋認為,當前環境下內容井噴、信息透明化,一直在創新中求變化、變化中求創新。市場多元化導致了年輕演員和成熟演員在對戲的過程中產生了“內卷”行為。“這是個過程,當過程經歷完,很快局面會變好”。
影視行業需要“演技”與“藝德”雙優的好演員,也需要為這些演員提供成長與“被看見”的土壤和平臺。平臺、機構、影視制作方如何賦能優質演員,推進行業良性發展?宋展翎認為,制片方要在表演的事業中,把應該去追求的東西、觀眾的訴求具像化;演員則要做好基本功,了解自己同時了解所接觸到的項目,形成自己的職業判斷,敬業認真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微博明星運營總監王娟從平臺角度認為,他們更多的是挖掘好的作品,以及好的作品衍生出來的好的演員。因此,在演員的挖掘與塑造中,幫助藝人從平臺、從作品、從角色中走出來,把自己的魅力和閃光點展示給更多人。
“賦能是雙方的。我們需要給演員賦能,我們也希望演員能給我們賦能。”閆丹丹認為,影視劇作品與演員、觀眾之間可以相互賦能,相互成就,這種良性關系可以形成多方共贏的業態。(記者 李政葳)
[ 責編:姚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