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馮帆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超
隨著一聲吆喝,400多米長的剪彩紅綢在村民們的揮舞下,變成一道紅色長河,一張張熱情洋溢的臉龐展示了他們對村莊美好明天的向往。日前,天津灣鄉村影像大集在山東省淄博市天津灣村舉辦,實現了大集發起人、攝影家焦波在自己的家鄉、《俺爹俺娘》的拍攝地,辦一個鄉村影像大集的愿望。
有“農夫導演”之稱的焦波希望將天津灣鄉村影像大集打造成鄉村題材電影和攝影創作交流的國際性平臺。“鄉村是我生命的根,也是我藝術的根,不管到什么時候,我的鏡頭將始終對準最可敬、最可愛的農民。我發起舉辦這個鄉村影像大集的目的,就是想把家鄉打造成一個影像小鎮。我想為鄉村寫史,為農民立傳,給農民留下一部影像史記。”焦波說得很深情。
如今,他的愿望實現了,整個村子變成了一個露天鄉村博物館,一張張巨幅照片就是其中最精美的藝術品。進了村,順著路,撲面而來一股濃重的鄉土文化氣息。一張由焦波拍攝的、長15米高10米的全家福立在村口,照片中的村民喜樂安詳。他們歡迎著每一位來訪者,來天津灣做客、趕集。
往里走,路左邊,村民焦方翠看著一張合影感慨不已。這張由村民提供的《郭莊公社天津灣一隊青年水庫竣工留念》拍攝于1966年,今年73歲的焦方翠已經多年沒有見過它了。看著照片,回想當年修水庫時的自己,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切就像昨天。她說,照片中的人有不少已經不在了,但修水庫時熱火朝天的場面依舊在眼前浮現。
村支書焦守禮從沒有想過自己的笑臉會被焦波拍下來,洗出來,掛在墻上。看到這面笑臉墻,他的女兒很驚喜——從來沒有見過爸爸笑得這么開心、這么好看。女兒感慨:照片上的爸爸太年輕,和現在都不像了。焦守禮笑著說:爹不老,還年輕,還能為村里做點事。
風吹過,天津灣鄉村影像大集的剪彩紅綢從村民手中飛走,飄向天空,像一條長河蜿蜒曲折,悠悠奔向明媚的太陽。
笑臉墻下,村民正在曬玉米。影雄攝
在村民焦蘭芳的大頭像下,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玩耍。蔣于利攝
焦波拍攝的《俺爹俺娘》掛在村里的土墻上。焦新攝
千名村民揮舞著紅綢,為鄉村影像大集剪彩。孫其光攝
在鄉村影像大集上,村民和嘉賓齊聚柿林論壇。王福義攝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07日?10版)
[ 責編:張璋]關鍵詞: 圖像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