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張亞雄
日前,“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香港重大民生工程走訪活動走進了正在建設中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這座集古典建筑藝術魅力與現代建造技術精華于一身的宏偉建筑,被譽為香港新地標。北方深宮國寶在南方有了新家,于明年7月即將開館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期待。
以建筑設計詮釋歷史,以建筑空間守護文物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整體外形的設計參考了中國傳統視藝文化,展現出‘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的美學特點。為此,項目大量采用高精度的懸臂倒掛結構,形成斜度高達1∶3的清水混凝土外墻,施工難度極高。”中國建筑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負責人王勇介紹,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珍藏國之重寶,在確保其安全的前提下,工程團隊在外墻大面積使用清水混凝土,使之呈現天然古樸的自然之美。
“混凝土本身顆粒很粗,想做到特別平整很不容易。這個工藝對各方面的要求非常高,比如平整度、色澤以及孔洞的密實度。其中金色的部分,是由4022件不同角度的弧度鋁板組成的。在陽光下,有流光溢彩的感覺,非常漂亮。”王勇說。
“故宮是中華文明的重要代表,建博物館就是要保護好這些珍貴的文物,去弘揚和傳播中華文化。”王勇表示,即將完成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承載著以建筑設計詮釋歷史、以建筑空間守護文物的特殊要求,“這不是普通任務,而是重要使命,必須建好,體現我們當代工匠精神,展現大國建造水平”。
歷史教育的新載體,中華文化的新名片
“每次故宮博物院有文物來香港的博物館展覽,館內都是人山人海,足見故宮對港人的吸引力。”在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李建深看來,在香港建一座故宮文化博物館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能有一座展館恒常展出故宮文物,及至有不定期的更新,將給香港的文化界帶來一股新氣象。
“早些年特區政府并沒有規定香港的學生要學習中國歷史科,導致問題叢生。身為中國人而不知祖國歷史,何等荒謬。幸好及時改正,現在中國歷史科已成香港初中生的必修科。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成,將使中國歷史教育在香港能有更大發展空間。”李建深說,香港的故宮文化博物館不僅只是用于展示文物,更肩負對香港所有階層,乃至中外人士傳播中國歷史文化的責任,“這不僅是中國的故宮,更是世界的故宮。”
香港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逸博士認為,在香港建設故宮文化博物館,有三重獨特的意義。“首先,這是有史以來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南方城市設立國寶級的博物館,文化意義之重大、決策思考之果敢,可永載史冊。其次,這體現了堅持全國‘一盤棋’的思想,往后南北國人都能共享共賞祖先的瑰寶,這是文化上的‘共同富裕’,必能使國人更深刻體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意義。最后,對于香港來說,一直以來,香港通常只能通過文字或圖片讓人們領略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推動中國文化的教育,比如創建大型歷史文化知識網站‘燦爛的中國文明’。在港設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人可以更直觀地欣賞中國文化,這將讓香港人尤其是香港年輕人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方面更為投入和熱心。同時,通過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還能使更多海外人士加深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助力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邱逸表示。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興建受到香港各界的廣泛關注,引發熱烈討論,反映出香港市民對香港未來的正面期望、對國家和歷史文化的認同。”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施漢銘說,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建成意味著香港將進一步接近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對其所描述的新定位——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作為承載中華文化的新名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對內可以助力香港市民更好地了解國家的歷史文化,對外可以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10日?07版)
[ 責編:李方舟]關鍵詞: 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