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激發文物活力,讓文物更好地融入人們生活?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文物保護和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挖掘、廣泛傳播文物蘊含的文化精髓和時代價值,創新文物合理利用方式,塑造全民族歷史認知,推動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
規劃明確,引導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充分發揮公共教育、文化服務等作用,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活起來。完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管理機制,提升運營服務水平,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實施“一園一策”和評估監測。加大文物建筑開放利用力度,鼓勵因地制宜辟為公共文化設施或場所,對產生良好社會效益的優秀案例予以重點推介。妥善處理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推動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成為特色旅游目的地和文明旅游的典范。
規劃還提到,要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建設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健全國有文物資源資產管理制度,推進文物資源資產管理信息共享,部署開展相關試點工作。完善各方主體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支持政策,保障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
監制:張寧 李政葳 制作:姚坤森 資料來源:國新辦官網等
[ 責編: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