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中國古典舞光影奇妙游

    2021-11-22 10:56: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演員在表演舞蹈《唐宮夜宴》。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攝

    今年以來,作為《2021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中國節日”系列節目的扛鼎之作,舞蹈作品《唐宮夜宴》《紙扇書生》《少林功夫》《洛神水賦》等,屢屢登上網絡熱搜,不僅成為流量擔當,也引起一系列關于舞蹈與電視融合發展的思考和討論。近日,在2021BDA(北京舞蹈學院)舞蹈論壇上,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圍繞相關話題進行深入交流。

    主持人:本報記者 鄭 娜

    嘉 賓:錢林林(河南廣播電視臺《清明奇妙游》《重陽奇妙游》總導演)

    李 鵬(河南廣播電視臺“中國節日”系列節目視覺總監)

    李永明(河南省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節日”系列節目舞蹈總監)

    胡 巖(北京舞蹈學院教育學院副院長、古典舞藝術家)

    張建珍(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廣播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

    舞蹈與技術彼此成就,產生出圈效應

    記者:從《2021河南春晚》到“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大家發現“出圈”的節目大部分是舞蹈作品,舞蹈一下子成為備受關注的藝術門類,怎么看舞蹈火“出圈”的現象?

    李永明:舞蹈是幾乎和人類同時誕生的一種藝術形式,被譽為“藝術之母”,它既古老又不斷求新求變,充滿活力。與其他一些藝術門類相比,舞蹈具有直觀性、直接性,不存在語言翻譯的藩籬,不存在由于文化背景迥異所造成的差異化表達,所以在跨地域、跨文化交流中,舞蹈是非常易于被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具備容易出圈的特質。

    錢林林:舞蹈主要通過肢體表演來表達深層次的精神文化內涵。中國古典舞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所展現的舞蹈大部分是中國古典舞,反映了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它們能夠出圈主要是因為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厚重的文化內涵做支撐。另一方面,視聽拍攝制作手段的飛速進步也助力舞蹈表演方式、傳播方式的創新,使舞蹈藝術有了更為廣闊的表現空間。

    張建珍:舞蹈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舞蹈藝術追求的是通過肢體表演,讓觀眾感受到空間和時間的延展,讓想象力超越此時此刻、眼前動作,勾起文化記憶和對當下現實的思考。河南衛視的一系列節目在XR、AR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運用電視剪輯等多種形式,呈現出美輪美奐、信息密集的舞蹈美,放大了深藏其中的文化內涵,讓專業和非專業人士都能信服、嘆服,自然也就火“出圈”了。

    從舞臺到屏幕呈現,是一個全新課題

    記者:從最早的《舞林大會》《舞動奇跡》《中國好舞蹈》,到《起舞吧!齊舞》《舞者》《舞蹈生》,再到引起較大轟動的《舞蹈風暴》以及河南衛視的一系列節目,近幾年舞蹈類節目頻頻進入大眾視野,電視和舞蹈的結合給彼此帶來了哪些變化?

    張建珍:電視與舞蹈的結合有一個發展過程。最早的電視舞蹈大賽只是把舞蹈搬到電視上,外行人只能看看熱鬧,很難引起大眾持續的共鳴。后來,一些節目開始把真人秀和舞蹈結合起來,借舞蹈來表現非專業人士學習舞蹈的過程,舞蹈主要服務于真人秀。2019年,《舞蹈風暴》利用子彈時間、剪輯、燈光電等電視技術,放大舞蹈的精彩瞬間,使舞蹈在熒幕視覺呈現上有了重大突破。今天,河南衛視的一系列節目在運用電視技術的同時,放大舞蹈藝術和電視傳媒文化的內涵,不僅為舞蹈藝術帶來了新的革命,也是電視語言的革命。它幾乎打破了所有過去傳統電視敘事規則的約束,包括影視劇敘事、風光宣傳片敘事、電視晚會敘事等。

    胡巖:舞蹈相對來說是比較小眾的藝術。近年來,藝術與電視技術的融合促進大眾對舞蹈,特別是對中國古典舞的喜愛和關注,擴大了舞蹈的影響力,也拓寬了中國古典舞的出口。在新的技術條件和傳播平臺下,舞蹈出現了從舞臺呈現到熒幕視覺呈現的轉變,在表演、場景、時長、音樂等方面都發生了許多變化,為舞蹈藝術創作和發展傳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李永明:得益于科技的發展,電視舞蹈作品在場景轉換、背景切換、空間營造等方面具有舞臺舞蹈不可比擬的優勢,可以讓結構更加緊湊、細節更加放大、質感更加飽滿。電視舞蹈作品與傳統舞臺舞蹈的表現方式存在著巨大差異,具有全新的屬性,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它絕不是簡單用攝像機把舞蹈拍攝出來,然后在屏幕上播出,而是要求在舞蹈編創過程中,在進行舞蹈本體的表達中,就必須綜合考慮拍攝手法、后期制作、科學技術方案等因素,這是一種全新的舞蹈編導思維,給舞蹈編導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進一步融合,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記者:舞蹈類節目火起來后,預計未來會涌現出更多與舞蹈結合的電視節目、視頻,對這樣的創作趨勢有什么建議?如何才能創作出更多新鮮、優秀、具有生命力的精品?

    胡巖:對創作者來說,技術能給舞蹈帶來很多幫助,包括更便捷的傳播、更豐富的形式,更夸張的想象力,但創作者不能過度依賴技術的包裝,要把技術融入作品本身,利用好技術的能量,讓作品更上一層樓。河南衛視把中國古典舞風潮帶動起來后,其他媒體、節目可能會效仿其做法,打古典主義的牌。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社會應更加尊重古典藝術,保持對古典品質的高標準高要求,不要把古典藝術庸俗化。

    李鵬:隨著科技帶來觀影方式的多樣化,舞蹈的表演環境和傳播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在不太遙遠的未來,舞者或將脫離時間和空間制約,觀眾將通過傳感設備與舞者同步。無論是在實景中植入幻境,還是利用虛擬手段呈現表演者舞蹈中的情感世界,技術性瓶頸是很容易被打破的,難的是內容。技術應用始終要為表演服務,貼附于內容之內。

    李永明:當下文藝類節目中,青年是觀眾群體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國家的日益強盛,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不斷加強,青年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是在不斷提升的。與外來文化相比,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的是新穎的表達途徑、突破想象的視覺沖擊力和具有現代氣息的呈現方式。沒有對當下審美趨向的準確把握,很難獲得年輕觀眾的認同。生活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藝術在千變萬化中發展,各種新的藝術范式、藝術思潮不斷涌現,藝術工作者必須要與時代同步,用包容的心態客觀對待新生事物,掌握更多相關領域知識和現代科學手段,才能夠創作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

    [ 責編:李伯璽]

    關鍵詞: 中國古典舞 光影 藝術思潮 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節日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网址|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12p|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在线不卡| 亚洲图片校园春色|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亚洲卡一卡二卡乱码新区| 亚洲熟妇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亚洲av无码不卡私人影院|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秋霞电影影院|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狠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性色扶 | 亚洲成av人影院| 亚洲男人第一av网站|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亚洲精品影院|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