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本版刊發了西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趙麗瑾的《倍速,為何成了觀劇“剛需”》,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引發網友踴躍留言討論。我們精選刊登部分網友留言,分享他們對倍速“刷劇”的觀點和看法。
●網友“哈”:對于那些不是很有營養、沒有太多精華的內容,我想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快看完,所以會選擇倍速;但對于那些具有專業性或者需要細細品味思考的內容,會反復推敲琢磨。
●網友“上愚”:所謂是否選擇倍速“刷劇”,其實是一場對時間與劇情認可度的評測。當我們認為劇情具有足夠的觀看性,自然會覺得句句皆有趣,幀幀皆有味,分秒必爭,不會囫圇吞棗,匆匆觀看;當我們覺得劇情并不值得花費時間,但又想了解某些情節,便折中處理,選擇倍速觀看。
●網友“小妖怪”:我會選擇倍速“刷劇”。這也是適應快節奏生活的一種表現吧。小時候會坐在電視機前慢慢看,現在想看但又有忙不完的事,倍速就成了“剛需”。一天看十多集,除了頭疼眼睛疼,似乎什么印象也沒有留下,但又像完成一項任務,忽然如釋重負。
●網友“何人”:我選擇倍速看的大多是功能性視頻,比如信息不太密集的新聞。如果從審美出發,無法接受倍速視聽,倍速影響音質音效,作品的節奏也會被打亂。如果一部劇能倍速看而且不影響觀感,這部劇的節奏一定是有問題的。
●網友“桃花”:選擇倍速追劇,除了因為觀眾們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過多時間去慢慢看之外,更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有些新劇注水拖沓,臺詞經不起推敲,劇中人物說話語速過慢,演員的演技讓觀眾看得尷尬。
●網友“冰釋”:習慣倍速“刷劇”之后,很難改正。跟隨著倍速劇情,大腦和眼睛處于高速運轉狀態,一旦回到現實生活中,反而會覺得一切都像是慢動作。
●網友“時間”:選擇倍速觀看已是常態,但大都是無奈的選擇。大家的時間很寶貴,希望有更多“一幀都不想錯過”的好劇。如果持續選擇倍速,習慣高密度和快速的信息量,還能不能接受慢工出細活,節奏緩慢的電視劇呢?
●網友“暢快的唱歌”:我曾經和室友嘗試過原速看一部熱播劇,大概開演10分鐘后,我們紛紛被微博和微信的提醒轉移了注意力,拿起了手機。但是通過倍速和快進,劇情的高潮部分更加集中,我們能夠不斷接受刺激,注意力就能夠被不停地拉回來。因此這種倍速看劇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不間斷地、不被打擾地刷完一整集的劇情。
●網友“L”:我是00后,我開1.5倍速追劇,短視頻風靡的時代,實在受不了慢速的折磨。再者,很多電視劇劇情拖沓,集數還多,不開倍速,得看上好長時間。
●網友“夢享”:跟手動拖動來播放相比,倍速播放的方式更好,好就好在不會錯過重要情節,所以成為大家測試劇集是否精彩的重要方式。劇里的故事、人物、對白,如果我們不感興趣,用倍速快速瀏覽后,就可以選擇棄劇了。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4日?16版)
[ 責編:李方舟]關鍵詞: 網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