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李夢陽邊塞詩的“詩史”特征

    2021-11-29 06:30:4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李鋒(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李夢陽的邊塞詩記錄了西北乃至整個北方的邊政、生活和一些重要歷史事件。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多次參與處理邊務,他的邊塞詩作表達了他對邊務的觀點和對邊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較為鮮明的“詩史”特征。

    秉筆直書的史家精神:對邊政敗壞的揭露

    明中期邊患日重,而自明初以來建立的軍事制度日益敗壞,將官貪腐橫行、軍紀渙散,這又使得邊疆形勢進一步惡化。有感于此,李夢陽在詩作中對邊政的積弊多有揭露。

    《諸將八首》就集中對將官的問題一一指摘。《其一》指出明軍將領指揮呆板,“膠柱談兵”,徒有武勇,終至喪師辱國。弘治十八年,韃靼人大舉入侵宣府,由新開口毀垣而入,明軍被動應對,左支右絀,終至大敗。《其四》則揭露了邊將的貪腐與鉆營。明中期以降,靠著克扣軍餉、收取“年例”、私市交易等方式,不少邊將大行斂聚,并借此攀附權貴。《其五》指出軍爵世襲之病。詩人認為世襲制度下,將領雖眾,但多是靠祖蔭得官的紈绔之輩。《其七》譏刺了偽造軍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晉爵的現象。軍功之敘次,明初已有定規,但到了明中期,執行不力、問題叢生,正德年間,御史程啟充就總結有“買功”“冒功”“寄名”“竄名”“并功”(《明會要》卷六十一)等偽造軍功的形式。

    《屯田》(二首)則揭露了屯田制的敗壞。明初定軍屯制度,戍邊將士按比例分司守屯,其中三分守城、七分屯種,此外,也有二八、四六、一九等例。不過,到了弘治、正德年間,軍屯已經基本廢弛,軍戶田租纏身,生活困苦不堪。《其一》借屯田軍士之口,講述災荒之年,仍然租稅重重,自己無法完納,求告無門,最終被“鎖頸投囹圄”的經歷。《其二》則模擬杜甫《石壕吏》,以老婦之口痛陳軍戶備受盤剝、生計困難之狀,詩云:“邊城寡機杼,耕種育兒孫。誅求余粒盡,竭力豢孤豚。昨當統管來,宰剝充盤飧。言既復長號,吏去收他村。”

    由于邊政的敗壞,導致軍戶怠耕,甚至大量逃亡,西北等邊疆地區呈現一片凋敝之狀。李夢陽《熊子河西使回》有“一春常凍雪,千里半荒城”(其一)“絕塞田誰廢,甘州稻舊畦。荒屯惟見兔,破屋不聞雞”(其二)之句,可見西北的破敗情形。

    以史為鑒的史家品格:對安定邊疆的建言

    李夢陽對邊務弊政的揭露,歸根結底是為了安定邊疆。除掃除積弊外,安邊最直接的方法當然是派遣良將守邊,因此,李夢陽在邊塞詩中也借名將之典,積極建言,如《秋懷·其二》先對故鄉慶陽的悠久歷史和壯美山川表達了贊美,尾聯卻筆鋒一轉,指出西北邊患嚴重,期盼有郭子儀一般的良將來守邊。李夢陽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對才華出眾的將領,能夠效法前朝,不循常規、大膽起用。《其六》借東漢末年白馬將軍公孫瓚之典,盼望有良將早日破敵,掃滅寇氛。另外,他在《秋望》《李廣》等詩作中也反復表達了這一愿望。

    同時,李夢陽也深知單靠武力難以徹底平定邊患,因此,他還提出要師法前人,善用和議之策。如《諸將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時尋魏絳,務農休甲報皇天。”《左傳·襄公四年》載,魏氏曾向晉悼公提出與戎狄議和的五項益處,即“和戎五利”。李夢陽借用此典,希望明廷能借鑒歷史,并期盼出現有能力主持和戎政策的將領,使邊民脫離征戰之苦。與此相對,他對邊將錯誤執行和戎政策帶來嚴重后果的行為也給予了批評,《秋懷·其五》詩云:“胡奴本意慕華風,將校和戎反劇戎。”指出胡人向慕華風本是可資利用的議和條件,但邊將顢頇無能,和戎不成,反使邊患愈發嚴重。

    因為具備史家的品格,李夢陽在一些邊疆事務上也表現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如對明武宗親征一事,大臣多視為魯莽舉動并反復勸止,而李夢陽通過《圣節聞駕出塞》(二首),在一定程度上對明武宗的親征表達了支持。《其一》描寫了滿朝文武和外國使臣在京城翹首期盼武宗回朝的情形。詩中借周穆王西征犬戎之典而反其義,表達了對武宗早日奏捷歸來的期盼之情。《其二》詩云:“萬乘時巡萬壽臨,鑾輿漠漠磧沙深。非忘殿闕呼嵩日,應系單于款塞心。”既表達了對皇輿親履險地的擔憂,也對武宗的親征表示理解。“是后歲犯邊,然不敢大入”(《明史·韃靼傳》),也用事實證明武宗親征的重要意義。

    悲天憫人的史家情懷:對戍邊之苦的描寫

    李夢陽生于甘肅慶陽的軍戶家庭,雖然四歲即離開故鄉,但后因省親、守喪、科考等原因曾多次回到西北。在戶部為官時,又監稅三關,處理邊儲事務。他還于弘治十三年、十六年分赴榆林、寧夏犒軍。這些經歷使得他對邊疆,尤其是西北有著特殊的感情,也使其詩作展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他對戍邊之艱苦與戰爭之殘酷的描寫中。

    寫戍邊之苦者,如《環縣道中》云:“裹瘡新罷戰,插羽又征兵。不到窮邊處,那知遠戍情。”環縣屬慶陽府,是明代西北的前線之地,戰事頻繁。“不到”二句正反映了李夢陽對戍邊生活感觸之深。再如《云中曲送人十首·其十》《從軍·其二》《苦哉行》等,則極寫北地之苦塞、環境之艱苦,以及戍邊之人的思鄉之情,詩中種種情景如“角弓不張”“天寒指墮”“斫冰煮糜”“須毛結冰”“攀枝望鄉”等,讀之如在目前,可與岑參、李益的詩作相媲美。又如《朝飲馬送陳子出塞》,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畫了邊塞水咸草枯的惡劣生態,以及修筑長城的丁夫死于役所、尸骨堆放城邊的悲慘境況。

    寫戰爭之殘酷者,如《從軍·其一》:“壯丁戰盡死,次選中男行。”“交加白骨堆,年年青草生。”《出塞·其二》:“賀蘭山下戰,昨日幾人歸。”《秋懷·其七》:“西國壯丁輸挽盡,近邊煙火至今稀。”描寫了頻繁戰爭致使丁壯凋零、民生凋敝的景狀。

    可以說,在戍邊生活的描寫方面,李夢陽的一些詩作不讓盛唐名家。這固然是由于他出眾的詩才,但更重要的是詩筆中所飽含的深情。多年在西北的生活經歷,使李夢陽對邊地人民悲苦的生活狀況非常了解,而他在用詩歌記錄、反映這些生活時,除了真實地描述之外,還在字里行間滲入了深切的同情,從而讓他的邊塞詩具有了動人的力量。這也說明李夢陽的邊塞詩不僅是從詩歌的題材、手法上向杜詩及其他盛唐詩作學習,更是在內蘊上繼承了杜詩悲憫、憂民的精神。

    李夢陽的邊塞詩除了上述之外,也有表達豪邁之情的作品,如《經行塞上二首》《出塞曲》《張將軍塞獵歌》《從軍行》等。還有一些反映邊關生活、山川風物的詩作,如《聞笛》《云中曲送人十首·其五》等也寫得饒有韻味。不過,就詩學價值而言,還是以其反映西北邊務與戍邊生活的詩作為上。

    《光明日報》( 2021年11月29日?13版)

    [ 責編:曾震宇]

    關鍵詞: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 亚洲综合丁香婷婷六月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桃| 亚洲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日产韩国一二三四区| 亚洲综合图色40p|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美腿丝袜亚洲综合|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亚洲国产最大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一二区| 色窝窝亚洲av网|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第一页|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九|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性色| 亚洲av综合avav中文| 911精品国产亚洲日本美国韩国| 亚洲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色噜噜噜噜亚洲第一| 相泽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 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野外| 亚洲a∨无码精品色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