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銀川11月28日電 題:“90后”非遺傳承人“跨界”唱響“靈與肉之歌”
中新網記者 楊迪
“說土腔,唱土調,今唱泰坦尼克號……”彈起三弦,用地道的寧夏方言演唱聽眾熟悉的影視動漫作品,在社交媒體上,寧夏小曲“90后”非遺傳承人徐晨用“跨界”的方式,賦予這門中國傳統說唱藝術新的生機。
徐晨走進校園推廣寧夏小曲。 劉欣祎 攝
中國傳統說唱是由民間口頭文學和歌唱藝術經過長期發展演變形成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民間的曲藝曲種約有400個左右。
寧夏小曲是當地獨有的說唱藝術形式,清光緒年間曾廣為流行,但后來日漸式微。2014年,寧夏小曲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受父親的影響,徐晨幼時便開始練習三弦、打快板等基本功,隨后又開始學習寧夏小曲。徐晨告訴中新網記者,寧夏小曲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其中的“鄉土鄉音”。
徐晨和朋友組建樂隊,為寧夏小曲增添時尚元素。 劉欣祎攝
“寧夏小曲是用銀川方言演唱的,只要涉及到中國的傳統說唱藝術,必定要涉及到方言。”徐晨說,方言中蘊含著中國老古人的智慧,反映著一個地區人們的性格特征及其所生活的環境,他不希望使用方言演唱的寧夏小曲消亡。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寧夏小曲,徐晨做了許多努力。他和當地的文化部門合作,在鄉鎮和城市的舞臺上表演寧夏小曲。但后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登上線下舞臺的機會變少,徐晨便將目光轉向線上。
令徐晨驚喜的是,線上的“舞臺”更加廣闊。為了讓寧夏小曲更受社交平臺上年輕群體的喜愛,徐晨創新了寧夏小曲的內容,將《泰坦尼克號》《忍者神龜》《美少女戰士》等聽眾耳熟能詳的影視動漫用方言演唱。
這種鄉土鄉音與時尚元素“跨界”結合的方式效果不俗,在短視頻平臺上,徐晨的粉絲總量目前近10萬,最熱門的視頻瀏覽量有400萬次,點贊量10多萬,“這在線下是難以想象的。”徐晨說。
“我認為線上比較適應文藝的發展,它抹掉了人與劇場、舞臺的距離,讓大眾更容易受到文化的滋養。”徐晨說,在線上,感覺觀眾離自己更近了,反饋也更加及時,他可以根據觀眾的評論,對自己的創作方向做出調整,“這對寧夏小曲來說,是有積極的助推作用的。”
此外,徐晨還與朋友們組建了樂隊,并在創作中增添吉他等樂器元素,讓寧夏小曲更加流行時尚;針對寧夏小曲“后繼乏人”的問題,徐晨還與地方院校合作開設了寧夏小曲專業課,培育更多的寧夏小曲愛好者與傳承人。
幾年前,改編自知名作家張賢亮同名小說的電視劇《靈與肉》選用了十三段寧夏小曲唱段,讓不少人初識這種中國傳統說唱藝術。
現在,徐晨正用創新的方式推廣寧夏小曲這一黃土地的“靈與肉之歌”。“我對寧夏小曲有一種‘血濃于水’的熱愛,覺得生在這片土地上,就應該去傳承這個藝術。”徐晨說,未來他想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將寧夏小曲推向更廣闊的舞臺。(完)
[ 責編:李宜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