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藝家】
光明日報記者 張士英
他是音樂史、音樂理論研究專家,又是擅從聽眾視角審視音樂的“專業樂迷”,一邊從事音樂專業研究和教學,一邊受邀在各類報刊和媒體撰文普及音樂知識、音樂文化。他曾發表著述和譯著350余萬字,在業界影響廣泛。他重視音樂的“人文性”,認為音樂是人類的精神文化財富,而不僅僅是一門手藝,或是一種用來消遣的娛樂方式。
楊燕迪近照?光明圖片
“僅僅感受音樂而不思索音樂會失去音樂的真髓,僅僅思索音樂而不感受音樂便丟掉了音樂的靈魂?!比涨埃诠枮I音樂學院的排練廳里,記者如約采訪到音樂學家、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楊燕迪教授。坐在碩大的黑色鋼琴旁,他向記者分享了自己的音樂體悟,其中既有愛樂者對音樂的感性熱愛,也有作為學者的理性思考。
“音樂是門感性的藝術,對于大眾來說,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聽音樂得到享受和愉悅。但同時,音樂又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它與整個社會,包括文學、美術、哲學、思想、宗教在內的精神文化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是音樂的‘文化泛音’。對于專業的音樂工作者和愛樂者來說,想要聽到這些泛音,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做很多文化準備?!币虼?,楊燕迪不認同有些人僅把音樂當成技術層面的操練或一般性的娛樂消遣。
為此,楊燕迪一直倡導弘揚音樂的人文價值,即音樂不僅是感官層面的娛樂消遣,更是集感性、理性、悟性以及靈性于一體,具有文化厚度和歷史積淀的藝術。他認為,僅僅從技術的角度看待音樂,是對音樂的歪曲;而僅僅從娛樂的層面感受音樂,則是對音樂的降格,“音樂之所以令人陶醉、讓人神往,其根本緣由正在于此——它與每個人的生命體驗緊密相連,并在最深刻的意義上讓聽者重新洞察世界和自己”。
楊燕迪長期從事西方音樂史研究,閱讀了大量西方音樂學的經典原著,這種積累幫他打開了透視音樂的大門。提起音樂類名著,楊燕迪如數家珍:“如保羅·亨利·朗的音樂文化史杰作《西方文明中的音樂》把音樂放置在整個西方的文化背景中去考察,對我如何看待音樂、理解音樂中的文化含量,產生了終身影響。而鋼琴家兼學者查爾斯·羅森的名著《古典音樂》不僅幫助我理解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三位作曲家,更啟發我如何用文字述說對音樂的理解?!?/p>
楊燕迪從經典中獲益,他希望通過翻譯將這些杰作“原汁原味”地推薦給國人。多年來,他先后發表著述和譯著350余萬字,涉及音樂學方法論、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歌劇研究、音樂批評與分析、音樂學術翻譯等諸多領域,他的譯著《古典風格》《西方文明中的音樂》等曾連續多年占據同類暢銷作品排行榜前列。
為使大眾了解音樂的文化背景,楊燕迪通過寫專欄、做節目、開講座做了大量的線上線下普及工作。即便公務纏身,他仍對音樂普及工作樂此不疲。他說,這是自己作為一個“專業樂迷”的責任?!逗沃^懂音樂》《讓鋼琴說中國話》《用有文化的耳朵聽音樂》《人生必聽的十大交響曲》……這些饒有趣味又富含深刻思想性的文章、主題講座和短音頻節目既受業界同行認可又受到廣大樂迷的歡迎。
楊燕迪擅從經典音樂中提煉文化內涵與精神力量。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居家隔離期間,楊燕迪重聽貝多芬晚期弦樂四重奏“大病初愈者獻給上帝的感恩之歌”,思考音樂在對抗病魔中的作用,撰寫發表了《病愈重生——貝多芬的音樂記錄》,為抗疫中的人們帶去力量,引發了廣泛共鳴?!斑@是音樂的魅力,也是以文字述說音樂的魅力。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共性的生命體驗,可以超越時空,在當下引發共鳴,正是因為優秀的創作者抓住了社會最本質和人性最深處的東西?!睏钛嗟险f。
作為一名研究西方音樂的中國學者,楊燕迪堅持全球視野、中國關懷。著名國際政治與歐洲學專家陳樂民堅持“站在東方看西方”,著名鋼琴家傅聰以中國古典文化的底蘊來理解西方音樂,楊燕迪從中得到重要啟示。他說:“我研究西方音樂,是帶著一顆中國心的。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語境下,我們應該從中國視角思索自己的音樂道路。在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與本土文化進行有機融合。用古典音樂的滋養促進中國的文化自信,讓西方樂器發出中國人的聲音。”
有段時間,楊燕迪重新思考和審視20世紀的音樂道路,他肯定了改革開放以來,現代音樂理念和技法的深刻影響以及取得的顯著成績,同時也看到了一些問題的存在,“生澀、怪誕和難聽的音響不僅遭到普通聽者的抵制,而且也在音樂界引發困惑和爭議”。
“與聽眾的隔閡,這是現代音樂所遭遇的世界性‘老大難’問題?!睏钛嗟险f,“應該說人類在20世紀走了很多彎路,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等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也會影響藝術的走向。受此影響,現代音樂主張標新立異、打破一切傳統準則,作曲家們追求新音源、新音響、新技法,音樂作品離普通聽眾越來越遠。隨著時代發展,尤其是在中國不斷崛起的當下,我們更應該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重新審視如何用音樂為人民大眾服務,這是廣大音樂工作者的責任。”
2020年,楊燕迪從生活了數十年的上海北上到哈爾濱,任哈爾濱音樂學院院長,新的崗位、新的工作環境以及新的音樂研究土壤,讓他充滿干勁,尤其對近鄰俄羅斯音樂燃起濃厚興趣。音樂批評家、音樂翻譯家、院長、教授……楊燕迪在不同角色之間游刃有余地轉換,但他格外偏愛老師這個角色,教書育人、普及音樂文化,他一直在路上。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15日?13版)
[ 責編:張倩]關鍵詞: 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