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書者說】
作者:劉志偉、張相逢、宋國棟,單位:鄭州大學文學院
子產(?—前522)是春秋時期鄭國人,姬姓,公孫氏,名僑,字子產,又字子美。鄭穆公之孫,公子發(字子國)之子。子產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執政期間,根據鄭國“國小而偪,族大寵多”(《左傳》襄公三十年)的實際情況,銳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經濟政策上,從整頓田制賦稅入手,作封洫,制丘賦,即劃定田畝,按“丘”為單位征收賦稅。政治上,主張寬猛相濟,為政以德,允許下層貴族、知識分子議論政事,立“謗政”,不毀鄉校。又改革法制,制定統一的成文法,鑄刑書。在外交方面,子產能夠敏銳地分析國際形勢,藉助晉、楚兩國弭兵的機會,平衡與晉、楚的外交關系,制定“從晉和楚”的外交策略,以辭令之功捍衛鄭國,為鄭國贏得相對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以上這些舉措使鄭國處于強國之間而不亡。
子產被孔子評價為“古之遺愛”(《左傳》昭公二十年),是春秋時代的道德典范。子產又是當時“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建構和知行合一的典范,在經軒轅黃帝到夏商周以訖于“前孔子時代”的文明、文化與學術的傳承中,子產堪稱繼往開新的里程碑式人物,對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乃至后世都具有深遠影響。對于這樣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程度的關注,也留下許多富含價值的文字記載。但是這些文字記載又大多分散于浩如煙海的古代各類文獻之中,至今尚未有過專門的匯輯和整理,極大限制了對子產生前言行和身后影響的全面認識,以及相關學術研究的開展。昔日陳垣先生研治史學,在史料上講求“竭澤而漁”,即對史料窮搜深挖以考證史事。子產文化研究的全面、深入發展,離不開對歷史上的子產文獻進行“竭澤而漁”式的搜集匯編。
編者與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合作、編輯并出版的《子產文獻集成》(以下簡稱《集成》),就是為了滿足學術研究與文化發展的時代需要。《集成》收錄先秦以至民國各類文獻中與子產研究相關的文獻,采用影印的方式,薈萃成編,輯為十冊,《集成》的編纂,以資料收錄全備、分類明晰、版本選擇精嚴、構建具有重要學術參考價值的子產文獻集成系統為基本的工作思路、原則和方略。為此,我們廣泛搜羅,進行了大量的文獻普查工作。在確定需要采用文獻的范圍之后,又借助相關數據檢索功能,查找并截取各類文獻中與子產直接相關的文字記載。我們的工作思路是盡可能求其全備,使《集成》名副其實。在《集成》中,諸凡子產的生平傳記、遺聞軼事、歷代評論、遺跡留存、碑記題詠等各類文字資料,靡不畢載。
現存關于子產的資料,《左傳》是首先應受到重視的原始文獻。子產的生平傳記,主要見于《左傳》魯襄公八年(前565)至昭公二十年(前522)之間的紀事?!都伞吩谖∠嚓P研究成果(如方朝暉編著的《春秋左傳人物譜》)的基礎上,經過仔細考量,不僅全部收錄了襄公八年至昭公二十年的內容,而且擇要收錄子產出場前和子產死亡后的春秋史事,以使子產的人生事功記載更加清晰和圓滿。司馬遷所撰《史記》中的《鄭世家》和《循吏列傳》等,保存了不少關于子產的原始史料,可與《左傳》相互參證,也是《集成》重點收錄的對象。
唐代以前關于子產言行事跡集中而較成規模的文字記載,除《左傳》和《史記》之外,并不多見;它們大都以只言片語的形式出現在經史子集各部典籍中,尤其以子部、經部典籍最為引人注目。諸如《論語》《孟子》等,由于去古未遠,材料淵源有自,保存了為數不少的關于子產遺聞軼事的片段,其中有些見于《左傳》,也有一些可以補充《左傳》記載的不足?!都伞凡粌H注重發掘這類文獻中的子產資料,而且注重收錄同源文獻,以資比較。這些資料皆從不同的側面豐富了子產的傳世形象和其承載的文化內涵,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集成》在匯聚這些零散文獻方面也作出了最大的努力。
《集成》的編纂,不僅注重“瞻前”,而且注重“顧后”。唐宋以降各類典籍中也包含了與子產相關的豐富資料,有些資料屬于輾轉承襲唐前文獻,有些則是特定歷史條件下新出現者。對此,《集成》也都謹慎地加以擇取。關于子產冢墓和祠廟的資料,《集成》的收錄就比較詳備?!都伞肥珍浟俗葬B道元《水經注》以至民國《鄭縣志》等文獻中關于子產墓和子產祠的資料。尤其是充分利用了河南地方志。此外,《集成》還注意收錄明清文集中與子產相關的碑記和題詠,以與方志文獻相參?!都伞穼@些資料的多方采輯,能使讀者對某些問題(如子產祠廟的分布、歷史興廢等)的認識更加全面。
《集成》采用的各類文獻總計九十種(其中鄭克堂《子產評傳》初版和再版兩種版本,計為一種):唐以前文獻二十六種,唐宋元明時期文獻三十八種,清代文獻二十三種,民國時期文獻三種。其中有約十五種經過古代著名學者的??薄⒆⑨尅_@些古代學者的??迸c注釋,在保障原書文本可靠的前提下,或解釋字詞,或串講篇章,對準確理解文意大有裨益。此外,《集成》對子產研究專著不同版本的差別也有充分的認識,并酌情將其不同的版本一并收錄。
在文獻類型方面,《集成》采用的主要是傳世的紙質文獻,但也涉及三種出土的簡牘文獻。一為上博簡《君子為禮》。這是一篇記載孔子與顏淵、子羽與子贛問答的《論語》類文獻。篇中涉及子產的內容為簡11+[15+13+16+14]+12,主要記載鄭國行人子羽(公孫揮)向子贛詢問孔子與子產、禹、舜等圣賢相比誰更突出的話題。二為清華簡《良臣》,是一篇記載上古時期至春秋末年著名的賢臣名錄。三為清華簡《子產》,是一篇闡述子產為政思想的政論散文。這三種簡牘文獻,由鄭州大學漢字文明研究中心尉侯凱老師整理。
《集成》采用的文獻數量眾多,涵蓋經史子集四大部類,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料信息,不同的研究者應能從中收獲需要的內容,《集成》多方面的價值還有待于研究者進一步的利用和發掘。限于時間和人力,《集成》的編纂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懇請廣大專家學者批評指正,以便于再版時調整、補充和修正!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25日?12版)
[ 責編:丁玉冰]關鍵詞: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