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在西海固,文學是土地上生長得最好的莊稼

    2021-12-28 06:07:52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張文攀 王建宏 光明日報通訊員 錢友輝

    “亙古西吉,邊塞莽原,林茂草豐,牛馬塞道,三隴畜牧此地興,馬政興衰論古今。發奮圖強,否‘難以生存’之定論。沐改革開放時雨,承精準扶貧雄風……”生于斯長于斯,西吉作家樊文舉一首《西吉賦》,道出了對這片土地的贊美與熱愛,也揭開了它“難以生存”的舊傷疤。

    寧夏西吉縣,位于“苦瘠甲天下”西海固的核心區,這里曾被聯合國專家認為“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這樣一片貧瘠的土地,卻成了一方滋養文學的熱土。2011年,中華文學基金會授予西吉縣“中國文學之鄉”稱號,這是中國文學史上首個被命名為“文學之鄉”的縣。

    物換星移幾度秋。曾經貧瘠的土地,不僅給予苦難中的人們以果腹的食物,還產出了西海固人的精神食糧。隆冬時節,記者再次來到西吉,感受“文學莊稼”在山川峁梁間的茁壯生長。

    “這片土地上的人對文學愛得太深沉了”

    在西海固,貧窮和苦難給生存帶來了極大挑戰,也磨煉了人們堅韌不拔的意志,激發了文學創作的夢想。

    曾任西吉縣文聯主席的郭寧記得清楚,十多年前申報“文學之鄉”時,四年里,他多次往返銀川和北京,層層爭取支持——“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該找誰說。到了中國作協,我說我來自最邊遠貧窮的山區,代表全縣人民來申報‘文學之鄉’,對方震驚了。”

    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彭學明說,第一次認識西吉時,他也感到“不可思議”。沒想到,在西海固那樣苦甲天下的地方,每個鄉鎮和機關單位、每所學校都有文協,還走出了那么多在寧夏和中國都有影響力的作家,文學的普及和繁榮令人驚喜。

    “這片土地上的人對文學愛得太深沉了。”樊文舉說,文學為嘗遍苦難的他們點亮了心燈。

    在西吉,人們從小教育孩子,不能把帶字的紙張亂扔,書本的頁角不能折卷;不會讓正在學習的孩子去干農活;很多人打招呼第一句不是“生意做得怎么樣”“飯吃沒吃”,而是“最近有沒有寫”“誰寫了啥”……

    “西吉人都希望西吉不僅僅是土豆之鄉,還是一個文學之鄉、文化之鄉。”彭學明說。

    西吉縣“中國文學之鄉”的授牌詞更好地詮釋了文學之于這片土地的分量:“耐得住寂寞,頭頂純凈天空,就有詩句涌現在腦海;守得住清貧,腳踏厚重大地,就有情感激蕩在心底。在這里,文學之花處處盛開,芬芳燦爛;在這里,文學是土地上生長得最好的莊稼。”

    “絕望時,是文學挽救了我”

    “文學”第一次和“洋芋”并肩成為西吉的名片時,西海固沸騰了。

    那一年,西吉縣文聯開始進行農民作家普查,曾被生活壓得喘不過來氣的農村婦女單小花看到了希望。她帶著偷偷寫的作品來到西吉縣文聯,向《葫蘆河》雜志投稿。當她的散文首次在《葫蘆河》上發表時,看著文字變成鉛字印到紙上,單小花高興得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

    “絕望時,是文學讓壓抑的心情得到了解放,我變得堅強、自信。”單小花說,那些年,忙完一天家務活,到了晚上,她才得空寫寫自己的心情。長則三兩段,短則一兩句,情感變成文字,心里一下子敞亮了。

    2016年,中國作協主席鐵凝選擇西吉縣作為“文學照亮生活”全民公益大講堂的首站。在單小花僅5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鐵凝一眼就看到了墻上“文學點亮心燈”的大字。鐵凝怔住了,沉默一小會兒后,鼓勵她說:“這間屋子很小,但你的心很大,面對苦難你沒有倒下,反而活得很有尊嚴。”此后,單小花堅持文學創作,在多家刊物上發表作品近百篇,還成了魯迅文學院第20期少數民族創作培訓班的學員。前不久,她剛剛完成散文作品集《櫻桃樹下的思念》。

    單小花是“文學莊稼”在西海固茁壯成長的有力證明。這里孕育出的文學種子,遠不止于此。十年來,西吉大地上涌現出郭文斌、馬金蓮、了一容、火會亮等一批有影響力的作家,還走出了袁志學、康鵬飛、王敏茜等一批農民作家,為西海固文學增添了新色彩。西吉作家先后獲得“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等國家級大獎6次,獲“冰心文學獎”“春天文學獎”等全國性文學大獎近40次,省市級文學獎項近50次。西吉作家和詩人100余人(次)的作品入編國家級作品集,全縣1300多人長期從事文學創作,其中中國作協會員18人、寧夏作協會員69人,“西吉文學”已成為西海固文學的中堅力量。

    “就文學的自覺性、神圣性、群眾性、普遍性來講,西吉在全國是極為罕見的。”寧夏作家協會主席郭文斌說。

    “長大后,我要當一名作家”

    12月22日,在中國首個“文學之鄉”(西吉)命名十周年表彰活動中,有這樣一群人也受到了表彰,他們年齡不大,卻與文學相伴良久。

    “二年級我就開始寫作文啦!老師前些日子剛剛教過我們寫記敘文。長大后,我要當一名作家!”來自西吉縣興隆鎮希望小學四年級的馬金馨是表彰活動中年齡最小的“文學新苗”稱號獲得者。

    “我最崇拜的作家是沈從文,尤其喜歡他浪漫的文風。”來自西吉中學月窗文學社的張淵博是高三學生,苦悶時,他喜歡通過寫作來釋放壓力。

    2016年,鐵凝到西吉開展公益大講堂活動時,就來到了月窗文學社,與孩子們合影留念。近年來,月窗文學社相繼獲得過“全國校園文學社五十佳單位”“全國示范文學社”“全國中學百強文學社”等殊榮,培養出的一大批優秀的文學愛好者,曾在多個報刊上發表作品數百篇,在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中獲獎400多人次。

    文學不分學歷、不論年紀,不分性別、不問出身——西吉四中高一學生楊盼盼這么說。礦工詩人陳年喜曾在詩中寫道“我身體里有炸藥三噸”。山里的小孩姜二嫚也會寫詩,“晚上我打著手電散步,累了就把它當拐杖,我拄著一束光”“如果說文學是一片海洋,那么這里的人們便是這片海洋中最想躍出水面的魚兒。”

    在西海固,文學的精神在傳承,文學的力量在延續。近年來,這里走出了李榮榮、馬瑞、火瑞等一批青年、校園作家,為西吉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孩子必將成為西吉文學的重要力量,讓‘文學之鄉’的名聲越來越響亮!”樊文舉期待著。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28日?09版)

    [ 責編:張倩]

    關鍵詞: 西海固

    高清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小综合| 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蜜芽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GV天堂无码男同|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亚洲AV无码男人的天堂 | 久久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精华液网站| 亚洲AV成人精品日韩一区| 在线亚洲v日韩v| 亚洲午夜精品第一区二区8050| 浮力影院亚洲国产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成熟xxxxx电影|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片在线观看|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91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不卡在线亚瑟|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