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歷劫志難灰——《近代國寶海外流失錄》讀后

    2022-01-15 07:45:16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張 翀(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近代國寶海外流失錄》是崔學森、楊博兩位先生主編叢書之一,于近期出版,獲贈后即連讀幾天,正好在2021年12月13日凌晨讀完。本書書名“國寶”“流失”(其原書名為《流轉清朝秘寶》)頗具吸引力,還與之前出版的《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構成姊妹篇,可以看到日本學者富田升的學術之路。

    瀟湘臥游圖(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圖片選自《近代國寶海外流失錄》

    坦白講,作為文哲出身的富田先生,進行藝術品方面的研究,且持續關注,難能可貴。在前書中的不足,作者在新書中嘗試彌補。就兩書的第一章舉例?!督鷩鴮毢M饬魇т洝罚ㄒ韵潞喎Q《流失錄》)第一章為“掠奪的深淵——追蹤義和團事件”,而《近代日本的中國藝術品流轉與鑒賞》(以下簡稱《流轉與鑒賞》)則是“中國文物于近代流出的背景”??梢钥闯?,《流失錄》更傾向于史學的趨向,對事件的追蹤;而《流轉與鑒賞》則多對歷史背景進行鋪陳,盡管其第一節設為“義和團事件——掠奪的黑暗”,但花了許多氣力在事件的原始材料上,而非在事件與文物流轉(或流失)的關系上。《流失錄》的首章六個小節,則要更為嚴密、有機,節間存續遞進關系。從單一研究義和團事件轉而以義和團為視角,探究晚清巨變,解構當時的收藏網絡。讓我們看到清廷—王公—大臣收藏系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崩潰。

    清中晚期的嘉道開始,收藏就逐漸形成了科層樣態,潘祖蔭、阮元、張廷濟、陳介祺稱得上不同層級的樞紐?!读魇т洝吠ㄟ^對以山中商會為代表的日本古董商的進駐,梳理了恭王府收藏的流散??陀^上講,是切入到收藏網系之中的。恭王府拍賣中Lot311所謂的“兕觥”,還有相似的另一件,其流經途徑為溥偉、榮格、梅耶,后藏于弗利爾美術館。值得注意的是,大約在乾隆時期,曾有相似的觥形玉作。恭王府的兩件鳥獸銅觥,很可能為清廷所賜。而恭王府拍品的Lot311,經由山中商會,為藤田美術館收藏。

    或因作者專業的關系,全書對重點器物的追索性有些薄弱,對山中商會的開掘也略顯浮光掠影,盡管收錄了重要的拍賣記錄以及財政文檔。不過,從數據資料到物質研究,還是有些距離的。當然并不苛求作者如張昌平《吉金類系——海外及港臺地區收藏的中國青銅器研究》那樣來龍去脈、如數家珍,但不妨如《誰在收藏中國》追蹤個別器物的脈絡。甚至在《盧芹齋傳》中,也有一些拍場事件的“掃描”。若缺少相關事件或人物重點討論,就會對山中商會于歐洲的崛起與退場等內容,顯得力度不夠。其同時代不乏盧芹齋、史克曼這樣的勁敵,當然也與整個西方社會背景有關,例如費諾羅薩、岡倉天心師生在美國的拓展與困境。這些也許會在叢書的另一本《山中定次郎傳》中涉及,但山中商會與恭王府的關系絕非是“恭親王感到政局不穩而盡早將藏品出手的舉動”,其幾乎傾售全府庫存,乃因溥偉變賣家產,籌措“復辟”所需的資金。連續三場的拍賣,除了古銅外,其余品類拍品的價格并不高。筆者曾經翻閱過這次的拍賣圖錄,封面用真金做的龍首,仿佛暗示著清帝國曾經的榮光。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書繼續保留著之前的優點,認為收藏是與日本本土的旨趣息息相關,不僅涉及從抹茶到煎茶等生活方式的轉變,也試圖梳理正統美術與日域的接受史。如果了解到這一層,也就會對當時煎茶主將住友春翠收藏大批銅器有所會心。其背后自然與梅原末治、濱田耕作、原田淑人等當時一流學者的推動或影響有關。筆者曾有幸通覽《泉屋清賞》全本,深感裝幀頗具東方神韻,排版也兼顧西式洋裝書的閱讀習慣。無怪乎富田升有一章節為“《泉屋清賞》在西歐的意義”。這些自然是富田升的長處,有著敏銳直覺性質的洞見,不過也略有邏輯論證之失。如盛伯羲舊藏的虎食人卣有岡倉天心的購入時間,就認為另一件也“正是辛亥革命導致文物流出的見證”,邏輯鏈條稍嫌不夠嚴密。事實上,富田升將文物流失的歷史背景大多都歸結于義和團及之后的辛亥革命,比較籠統。關于近代文物流散情況,不少中國學者都作過相關的梳理。韋正教授總結新中國成立前文物流散的兩個主要原因,一為邊疆的考察活動,二是清末的鐵路工程。若對當時形勢認識不足,流失錄難免就有所架空。

    當然,本書從“正統美術”乃至生活美學切入,自有其相當的意義。書中闡述20世紀日本對于中國古物的收藏,尤其是對日本超越江戶以來的唐物文人雅趣,確立了近代中國鑒賞美術的趣味,達到“純粹鑒賞”的精神層面。其價值不僅因為“美術”一詞為日本來源,更為切要的是,中國的博物館體系為文物、美術兩條線,年深日久,多有隔膜。正如本書“主編序”所呼吁的,“考古工作者不一定懂藝術,面對多姿的造型、精美的圖案,無法從美術學的角度深入探討;而美術工作者往往不清楚中國古代的文物中蘊含有那么多美的元素。所以,今天將考古與美術溝通起來就很有必要”。

    走筆至此,想起2019年底曾與楊博兄赴日同訪泉屋博物館等地?;鼐┖蟛痪?,我更相信,對美的感受是給我們以寬慰的,也能跨越時代、族群的界限。小文題目乃化用顧頡剛先生吊朱希祖的一句,“歷劫終教志不灰”。變難之際,朱希祖、蔡守這樣“前考古學者”不遺余力整理保護史跡、古物。在現代學科分工化的學術下,來追述學史時,他們卻逐漸成了“潛流”。知識被分類之后,那種活生生、脆弱且顫抖的歷史卻被“漏”掉了?;谌祟惖囊暯?,無論是歷史還是藝術,本書都應該有一席之地。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5日?12版)

    [ 責編:李宜蒙]

    關鍵詞: 文化 文薈

    亚洲老熟女五十路老熟女bbw|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亚洲高清视频一视频二视频三|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视频在线观看| ass亚洲**毛茸茸pics| 2020亚洲男人天堂精品| 亚洲一级特黄特黄的大片|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影院相关影片 | 亚洲乱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亚洲第一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今日精彩视频|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亚洲黄色在线网站| 中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