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于對博士研究生的總體要求。這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即“敬業、樂群、勤奮、謙虛”。
…………
樂群(樂,按經籍舊音讀yào),就是說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關系要處得好,要親師取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團結友愛。你們同學三年,用老話說,也算有個緣分吧,應該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在道德品質上互相規勸、互相學習……我向來看不得妒忌別人、搞些小動作等卑劣的行為,這種人成不了一個學者,成不了國家需要的人才。郭維森老師、周勛初老師的50年代的同學,現在在各校當教授的很多(如譚優學先生),他們互相之間關系都很好。我與孫望、徐復、唐圭璋、段孟倫等先生已是五十多年的朋友了,也處得非常好。我們互相切磋琢磨,而且很直率。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義也。”交朋友要“直、諒、多聞”。這里提醒你們一點,不要認為材料就是學問。如果你把材料當成學問,就會對材料保密。真正學問做得好的,主要不是靠在材料上有什么新發現,當然,發現材料也很重要,但材料本身并不就是學問。現在很多人把材料當成學問,有點什么材料不給別人看,這是紈绔子弟作風。我曾向蕭滌非先生要過一個黃節先生保存的材料(黃是蕭的老師),他馬上讓學生抄了寄來了。我們不作興把材料當成秘密,那樣只能說明你做學問沒出息,心胸狹窄。做學問要心胸開闊,要有氣象,要能規勸別人,也能容納別人的批評。別人說你不對,你就不高興了,這不但只能說明你的驕傲,還說明你貧乏。你沒什么東西,就那么一點,別人一說,你沒有了,所以就緊張了。如果你真正不斷地積蓄、努力,在學問上很富有,哪怕你講我有十條錯誤,我還有一百條呢,我怕什么呢?你自卑、自滿,就會把前進的道路堵塞了;你妒忌別人,就把從別人那里取得益處的道路也堵塞了,堵來堵去,你就成了孤家寡人。所以樂群是非常重要的,也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如果你把有限的時間消耗在無聊的事情上,那就對不起國家。我這個人說話喜歡擺在桌面上,而且要說在先。這是我說的樂群。
——摘自程千帆《敬業、樂群、勤奮、謙虛——關于博士研究生培養的談話》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24日?11版)
[ 責編:徐皓]關鍵詞: 學人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