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 王金虎 光明日報通訊員 趙子衿
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當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的場景映入眼簾時,來自北京大學的港籍學生志愿者李嘉馨內心十分震撼:“每一個節氣都適配了古詩詞或俗語,將冰雪運動、節氣、詩詞三者融合的創意讓我充分感受到中國傳統美學與文化的內涵。而當‘微火’主火炬被置入由各個參賽國引導牌組成的雪花中心時,‘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有了更為具象的表達,那一刻,世界的目光在中國,在北京。”
日前,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澳門籍學生陳善恒(右二)與志愿者們合影留念。受訪者供圖
在“冰立方”以禮賓志愿者身份提供志愿服務的李嘉馨表示,自己很幸運能見證并服務于這一舉世矚目的國際盛會。成為冬奧志愿者是一種幸運,更是一種責任。“我非常希望可以做好自身,向所接待的來賓展現包括香港青年在內的中國青年的美好一面。可以說,冬奧也讓我與祖國緊緊相連。”
同樣作為志愿者,中國政法大學港籍學生林詩敖主要是在國家體育場看臺,負責引導觀眾進出。正式上崗前,志愿者都要進行培訓,自去年10月起,林詩敖就開始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學習相關課程。雖然春節不能回家與父母團聚,但能參與這一盛會,對她而言意義非凡。“父母得知我因為擔任北京冬奧會志愿者而不能回家過春節,雖然心有遺憾,但更為我感到高興,因為這將成為我人生畫卷中精彩的一筆。”林詩敖說。
通過志愿服務,林詩敖更加認識到,北京冬奧會是世界性的盛會,中國為來自世界各國各地區的運動員提供了高水平的服務,助力運動員們充分發揮實力。“從賽場場地高標準到裁判公正判罰,再到運動員對于本屆冬奧會的住宿和用餐體驗,無不體現出中國擔當、大國風采,這些都讓我感受到作為一名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2月4日,中國政法大學港籍學生志愿者林詩敖在志愿者之家。受訪者供圖
冬奧會期間,不少澳門學生也踴躍參與志愿服務。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澳門籍學生陳善恒在主媒體中心從事翻譯服務工作。從1月4日進入閉環起,陳善恒已經在冬奧村服務了一個多月,也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無法與家人團聚的春節,但是她覺得特別有意義。
陳善恒說,這些日子她也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場館的溫暖。學校給志愿者分發春聯,讓同學們裝飾房間,營造節日氣氛;場館也會為同學們準備驚喜,比如紀念徽章和小禮物。同學們在工作之余也組織團建活動,一起看春晚和比賽,結交朋友,收獲友誼。“希望可以盡己所能,服務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陳善恒說。
中國傳媒大學澳門籍學生秦穎冬是冬奧會太古里港青站的一名城市志愿者,主要從事宣傳、賽事告知等工作。
秦穎冬不時與家人分享自己在冬奧會服務期間的見聞與喜悅。從家人口中得知,澳門的冬奧氛圍非常濃厚,從新馬路前的倒計時立牌,到為迎接冬奧組織的接力跑,整座城市都在慶祝冬奧會的順利開展。“北京冬奧會是一個舉國同慶的盛會,雖然澳門同北京存在空間上的距離,但我們的心卻是時刻連在一起的。”秦穎冬說。
“冬奧志愿服務工作是展現國家和城市風貌、展示國民精神的光榮任務。一批港澳青年學子踴躍參與,展現了他們的朝氣、擔當與正能量,他們在平凡崗位發光發熱,有力增強了港澳同胞對祖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冬奧會志愿者服務團隊駐地輔導員呂夢婷說。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15日?10版)
[ 責編:孫宗鶴]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