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提起礦山,你會想到什么?是塵土飛揚、管理粗放,抑或是危險叢生、隱患重重?
在青海,這些“關鍵詞”早已過時。我省全面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以來,從礦山自動化到數字化礦山,再到如今的智慧礦山,數字經濟時代,有關未來礦山建設與實現方式的概念被一再刷新。
(資料圖)
12月7日,大雪節氣,海拔3600米的格爾木市烏圖美仁鄉一片寧靜祥和。走進位于這片廣袤之地的夏日哈木鎳鈷礦區的“智慧工地”,記者帶您領略一番戈壁深處的高科技生產圖景。
冬日俯瞰“智慧工地”全貌。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智慧礦區“一目了然”
烏圖美仁是蒙古語“長長的河流”之意,從地圖上看,它就像一顆渾圓的棋子,安放在昆侖山下的大地上,那棱格勒河彎彎曲曲穿過它的懷抱。
“經過四個多月的建設,我們的能源系統終于并網了。運行近一個月來,各方面還不錯,每個人各司其職,傾盡全力打造好這座‘綠色礦山’。”黃河公司礦業公司工程部副主任湛金說。
湛金身后,是眾人矚目的夏日哈木鎳鈷礦區,是全球近二十年來發現的最大的硫化鎳鈷礦床。黃河公司開發夏日哈木鎳鈷礦資源,將逐步打造高鎳鋰電材料及儲能電池為主要方向的產業鏈,同時利用礦區太陽能及土地資源,配套新能源智慧微電網服務于礦產資源開發,打造綠色·智慧礦山,實現資源開發的協同發展和綜合效益。
“工地平均海拔3600米,由6個3.15兆瓦固定支架子方陣組成,直流側容量約20.7兆瓦,年平均發電量約3428萬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10661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6734.4噸,減排二氧化硫90.5噸。”湛金介紹。
前不久,夏日哈木鎳鈷礦智慧能源系統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二期20兆瓦項目成功并入礦區110千伏增量配電網開始試運行。歷時4個月的建設,湛金和同事們實現了單一發電向綜合智慧能源服務轉變和單一用能向綠色用能、精準用能、高效用能轉變,起到了良好的綜合智慧能源發展示范效應。
有了智慧能源系統后,礦區后期的各項工作開展起來就會更加綠色、節能。利用5G通信、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平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智慧礦山項目開始陸續落地。
至此,辦公區內整潔、高效的控制室中,海量在線數據經過智能管控平臺的采集、整合、分析,形成生產經營決策支持,幫助礦山管理人員運籌帷幄;數十公里外的礦區內,可實時傳送數據的卡車在礦區穿梭不息,裝礦、運礦、卸礦等工作數據都有跡可循……這些曾經只能被憧憬的未來場景,將在這座綠色、安全、智能、高效的現代化精品礦山建設完成,實實在在呈現在人們面前。
智慧工地“一屏掌握”
走進公司生產調度控制中心,技術人員對著一整面墻大的智慧屏,實時監控現場施工人員勞保防護穿戴情況和現場施工情況。在這里,通過信息化手段和三維設計平臺,管理人員不僅可以實時掌握現場各區域在場人數變化情況,還可以及時發現人員的不安全行為,實現項目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
“去年以來,礦業公司根據項目建設特點和實際需要,在工程建設中積極引入‘智慧工地’系統建設。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將人工智能、傳感技術、虛擬現實、視頻監控等高科技植入到現場施工、設備安裝、人員勞保防護穿戴、施工場地進出口等各類關鍵環節中,搭建人員管理、視頻監控、高危風險管控、‘智慧工地’指揮中心和可視化安全管理五項‘智慧工地’模塊,實現工程施工和設備安裝的可視化智能管理。”湛金說。
“施工人員進入現場后,系統可以利用攝像頭人臉識別等技術作出現場人員進出情況統計,通過AI(人工智能)算法,智能識別出施工人員未戴安全帽、抽煙、打電話等情況,并廣播警告和災害疏散,提高工人的安全生產意識。”湛金介紹,“智慧工地”系統的建設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現場施工監管水平。自系統投入運行以來,通過系統互聯,及時消除了多個施工人員不安全行為,有效降低了現場作業風險。
智慧生產“一鍵直達”
“我們礦區的‘智慧’之處可不僅僅是這些。”公司工程部基建主管李旭鵬說。
說著,他拿出一套小型設備開始揭秘:礦業公司“智慧工地”系統所包含的VR(虛擬現實)可視化系統,能夠讓施工人員身臨其境感受施工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危險場景。
“通過VR培訓,我們將安全教育視頻真實呈現在VR設備中,模擬物品吊裝、高處墜落等危險場景和管網對接、廠房建設等施工環境,進一步提升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效果。全過程模擬中,我們及時發現并改進6項施工缺陷,優化了多項施工環節,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李旭鵬介紹。
通過“智慧工地”系統,礦業公司針對施工項目建立了三維建筑模型,模擬各項目施工,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缺陷和不足,立行立改,保證了施工進度和質量。
“就拿‘球磨機’來說,這套設備有61個重點安裝步驟,借助‘智慧工地’系統建設,公司技術人員通過在電腦建立三維模型,對61個安裝步驟提前全過程展示,分析研判設備安裝過程的每個步驟和細節,做好技術交底,極大促進了設備安裝工作。待設備正式投產運行后,通過‘智慧工地’系統,技術人員可實時掌握設備運行工況,分析設備運行狀態,讓操作人員快速熟悉設備,熟練操作,保證設備連續平穩運行。”李旭鵬說。
李旭鵬說,目前,礦業公司“智慧工地”系統已搭建完成精礦過濾車間、磨浮廠房、化驗室、選礦主廠房、鎳精礦過濾廠房、工業鍋爐房、綜合管網架等20多個主建筑廠房、管網和球磨機、半自磨機、旋流器、浮選攪拌槽等20多臺重點設備的建模工作。公司“智慧工地”系統全部建設運行后,還可以實現夏日哈木鎳鈷礦全工藝流程的VR漫游,操作人員通過VR漫游系統,可進行從粗碎站到磨浮廠房和尾礦輸送間23個工藝全流程的體驗和技術學習,為項目的按期運行投產提供全方位的技術保障。
記者手記:綠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闊
從未想過,看似枯燥的礦區生產能在一群敢于嘗試、勇于創新的人手里變得如此有趣。“一子落,滿盤活。”在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的強大牽引下,綠色礦山建設勁頭十足,正在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變量”和“最大增量”,青海的綠色發展道路也越走越寬闊。如今,行走在高原大地,一幅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繁榮發展的長卷正徐徐展開。青海各族干部群眾正在用實際行動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青海的優勢和驕傲”不斷深入人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