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星空并不遙遠,而且它正在到來……多項天文望遠鏡項目落戶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鎮,讓這里成為了天文科技發展的“熱土”。
今年以來,海西州緊緊抓住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發展重大機遇,充分釋放冷湖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品牌效應,從加快望遠鏡項目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促進文旅融合等方面著手,持續吸引天文科技、民用航空航天、文創旅游等新興產業集聚,積極打造科技、科普、科幻、文化、體育、旅游相融合的天文科技產業鏈,全力推動資源依賴型產業向科技創新型產業轉型。
記者了解到,為科學謀劃海西州天文資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青海省成立了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海西州成立了海西州天文科技產業鏈工作推進組,設立了冷湖科技創新產業園區并成立園區管理委員會,形成了省州聯動的工作機制。目前,以建鏈為支撐、園區為載體、項目為基礎的天文產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今年以來,我省先后印發《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總體發展規劃》《冷湖天文科技產業發展規劃》《冷湖火星小鎮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完成與海西州“十四五”規劃綱要相關專項規劃和德令哈市、茫崖市發展規劃的銜接,做到一本規劃、一張藍圖、一干到底。同時,制定《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管理辦法(試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觀測環境保護條例》《冷湖天文觀測基地暗夜星空保護意見》,持續完善天文法治環境,加快天文法治建設,加強對風電、光伏等項目的生態保護管控,確保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
2021年8月18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鄧李才研究團隊的重大進展:經過三年連續監測,青海冷湖地區海拔4200米的賽什騰山C區,光學觀測條件比肩國際一流大型天文臺。另外,冷湖擁有優越的地理交通區位條件和可靠的后勤保障建設條件,這使得冷湖具備了國際光學天文研究重要基地的優勢資源條件。冷湖天文觀測基地的建設也隨之步入正軌,近年來,青海省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促進冷湖轉型發展、推動天文基地建設的重要支撐,引進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和清華大學等7家科研機構的9個項目35臺天文望遠鏡,投資近20億元,其中2臺望遠鏡已投入科學觀測,30臺望遠鏡已完成觀測塔樓建設和圓頂安裝,3臺望遠鏡正在研制當中。
立足冷湖星空資源優勢和特殊區位條件,“天文+”發展新模式也在不斷探索與科普、旅游、科幻的深度融合。其中,冷湖火星小鎮作為北斗科普基地,成為中國首個采用“北斗+5G”的方式運營和管理景區的成功案例。冷湖火星營地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成功開展了“走近科技,你我同行”等一系列科普宣傳與實踐活動,展示了冷湖射電、光學望遠鏡等天文科普知識。“天文+旅游”則全力打造冷湖黑獨山、石油工業遺址、彩色雅丹與俄博梁雅丹等“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冷湖火星(天文)小鎮成功入圍“2021年度中國最美星空目的地案例”。同時,啟動青海冷湖(省級)地質公園申報工作,俄博梁雅丹風景區已成為拍攝星空的網紅打卡地。
關鍵詞: 日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