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安全中心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試劑檢測。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資料圖】
【閱讀提示】
雞蛋是餐桌上的常見食材。我國的蛋雞產業歷經幾十年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其中,蛋種雞孵化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
近年來,隨著禽畜養殖從小規模、大群體轉向集約化、集團化,現代化的孵化廠也實現標準化、自動化、專業化生產。
現代化的禽孵化中心是什么樣的?在那里工作的“農業藍領”們,從普普通通的農民到農業院校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又是如何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共同支撐起現代化農業工廠的運轉呢?記者進行了探訪。
“有規矩才能保質量”
3月21日,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中心的工人正在分揀受精雞蛋。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五指分開,掌心向下將手伸向傳送帶,大拇指和食指夾住一只雛雞,食指和中指也夾住一只雛雞,雙手快速夾握4只雛雞,抬起手掌心向上翻,一次查看4只雛雞發育情況。健康優質的雛雞被留下,發育不良的雛雞取出被淘汰。
3月21日上午,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國際家禽孵化中心(以下簡稱孵化中心)雛雞處理車間分揀流水線上,工人楊雙葉熟練地進行操作。
46歲的楊雙葉是邯鄲市叢臺區北中堡村村民,家距孵化中心三四公里路。一年多前,她經同村人介紹來到孵化中心工作。
3月21日,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中心的工人正在給雛雞進行斷喙和打疫苗操作。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是國內蛋種雞產業的領軍企業。蛋種雞產業繁育體系呈“金字塔”式,從祖代、父母代再到商品代。孵化中心做的是商品代孵化環節的工作,也就是把父母代蛋種雞產的蛋,孵化成商品代的雛雞。
楊雙葉所在的雛雞處理車間,是孵化中心生產流程中最后一個環節。經她分揀后的健康優質雛雞,會被傳送帶運至斷喙及免疫流水線,經相應處理后,即可出廠發往全國各地的蛋雞養殖場。它們產下的雞蛋,將最終進入消費市場,被端上大眾餐桌。
上午10時30分,車間內響起鈴聲,墻上的紅色警示燈同時亮起。楊雙葉和身旁的工友們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拿起掛在傳送帶側面的酒精消毒噴壺,開始進行手部消毒。完成消毒后,她又重復起之前的動作。
孵化中心有一套嚴格的生物安全體系,工人生產時,需定時進行手部消毒。
“剛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廠里對衛生要求很嚴格,感覺規矩真是多?!眮矸趸行墓ぷ饕郧埃瑮铍p葉主要靠務農及外出打零工為生,變身“農業藍領”,新的工作要求與她的日常習慣有不小的差別。
“不過這兒的工作環境確實好,哪兒都是干干凈凈的,和以前在地里干活、在工地打工都不一樣。”一段時間后,楊雙葉逐漸適應并理解了需要她遵守的各種規矩?!跋镜牧晳T都被我帶回家里了。現在做飯切個菜,切完肉再切菜,我都會停下來洗洗手?!?/p>
楊雙葉口中的“規矩多”,其實是孵化中心生產流程標準化的體現。
“有規矩才能有效率,有規矩才能保質量?!狈趸行呢撠熑藙⒀笱蟊硎荆唐反胺N雞的孵化,處于雞蛋消費的上游環節,規范化、標準化生產,不僅能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也能更好地提升對消費市場的供應保障能力。“在孵化中心,標準與規范體現在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生產環節。”
從種蛋到雛雞,一個完整的孵化周期為21天,涉及種蛋分級、孵化、照蛋落盤、出雛及雛雞處理,共5個生產環節。
孵化中心總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單體規模居全球前列,年可出雛1.2億只。如此規模的孵化中心,從普通工人到管理人員,只有76人。
在劉洋洋看來,孵化中心人員少,卻能實現高產能,關鍵就在于廠區引進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
“在廠里干活,不一樣的崗位有不一樣的任務,我們隔一段時間就會輪一次崗。不管在哪個崗位上,都得按要求做好自己那一攤事?!睏铍p葉說。
“這些機器就像我們的戰友”
3月21日,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中心的工人正在挑選合格的雛雞。 河北日報記者 耿 輝攝
孵化中心生產車間的大多數工人和楊雙葉一樣,是附近村的村民,35歲的侯招也不例外。
每天上班,侯招都會提前10分鐘到達廠區,這10分鐘,是他給洗澡留出的時間?!霸谶@兒洗澡可不是像在家里那樣,隨便沖沖就行。在這里怎么洗澡,是要經過專門培訓的?!焙钫姓f。
所有人員進入車間前、離開車間后,均需洗澡更衣,這也是孵化中心生物安全體系的一項規定。
——洗澡間外設有換鞋凳,需脫下鞋襪,赤腳進入。
——洗澡間分為外更衣室、洗澡區、內更衣室三個區域,分別為污區、緩沖區、凈區。
——洗澡時間不能低于5分鐘,要保證從頭到腳進行有效清潔。指甲不能過長,指甲縫里不能有污垢。
——洗完澡,穿好專門的工作服、工作鞋,還要戴上口罩和帽子。其余個人物品未經消毒,均不能帶入生產區域。
一天要洗兩遍澡,怎么洗澡還有規定。剛來孵化中心工作時,這在侯招眼里可是件新鮮事。
“開始根本不知道廠里是干啥的,還以為孵化廠就是養雞的,心里想著那干的不還是農民的活兒?來了之后才發現,這兒的工作和我想象的太不一樣了?!焙钫姓f。
第一次進入生產區域,眼前的景象令侯招意外。“非常干凈,也沒有想象中的臭味兒,只是在車間里邊能聞到些許腥氣,走廊里幾乎沒有異味。每個車間里都有大型的生產設備,看起來更像工廠,不像養雞的?!?/p>
進入照蛋落盤車間,侯招正式開始一天的工作。
照蛋落盤指對完成18天孵化的種蛋進行檢驗,就像是給雞胚做“B超”。
需要侯招做的工作很簡單。他只要先從孵化廳,把已完成孵化的種蛋從孵化器里推出來,再到照蛋落盤車間,把孵化車推入指定軌道即可。接下來,全自動照蛋流水線會接替他完成剩下的工作。
流水線開始進行自動拆垛,種蛋經傳送帶一盤盤地運至照蛋識別單元,在這個單元,一部分種蛋被機器抓取出來。
“設備有不可見光發射器和接收器,雖然我們用肉眼看不出來,但它能根據雞胚的透光度自動識別種蛋發育情況,并將活胚移入出雛筐,將無精蛋和死胚蛋剔除。”侯招介紹,這條流水線每小時可處理7萬枚種蛋。
“別看我現在能說出設備的一些功能及原理,開始我對它可是一點兒不了解。本以為來了孵化廠,是每天和雞、蛋打交道,沒想到竟然主要是和這些機器打交道?!焙钫姓f,每天在廠里和機器一起干活,讓他對這些機器產生了特殊的信賴?!斑@些機器就像我們的戰友,工作時我們要相互配合。”
全自動分級設備、智能箱體孵化器、智能出雛器、分揀流水線、斷喙免疫生產線……侯招的這些“戰友”,是孵化中心生產的基礎。而設備組成員張志明的日常工作,就是對這些設備進行維護管理。
“我們組負責廠區內所有生產設備、環控設備的維護,6個人,三班倒,24小時有人在崗?!睆堉久髡业揭环葜蛋嗖僮髁鞒?,向記者指出了他接下來要做的工作——15∶30—16∶30,協助種蛋入孵,核對當天落盤出雛器的濕度偏差值,要求±5%;16∶30—17∶00,清洗更換當天出雛的出雛器濕度傳感器保護罩,要求無雞毛覆蓋表面……
這份操作流程上,三個班次的工作被細分為了41項具體內容,每一項都有對應的時間和要求。
“這份工作把我鍛煉成了一個有耐心、有條理的人。”張志明說,“廠區的生產環節多、細節多,這要求我們把工作精準地細化到每個時段,雖然有些工作是重復性的,但干起來也必須足夠細心,不能偷懶?!?/p>
“工藝流程創新改進沒有盡頭”
18天的孵化,是整個生產流程中最核心的環節。
孵化車間共有3個孵化廳,走進其中最大的一個,18臺智能孵化器整齊排列在通道兩旁。金屬框架、酒紅色面板,這些大貨柜似的孵化器,單臺體積達65立方米,可一次孵化種蛋16.8萬枚。
“這些孵化器是從荷蘭一家公司進口的,標準操作手冊都是英文版的,剛開始我幾乎看不懂,只能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字典?!惫袧欠趸行募夹g組主管,每天,他都要到各個生產車間,查看監測各類生產數據。
智能孵化器能根據胚胎發育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通過自動化控制,為精準的孵化程序提供保障。而孵化器的操控管理,則需由郭尚濤等技術人員完成。
“比如,現在這個季節,我們將存儲種蛋的室溫控制在18℃—20℃,而種蛋進入孵化器后的恒溫孵化溫度一般設定在38℃左右。那么,從18℃—20℃升溫至38℃,是快速地升、還是緩慢地升?需要分幾個階段完成?這些標準的設計,體現著我們工藝流程的核心技術,直接影響雛雞的質量?!惫袧f。
技術團隊將孵化中心的生產過程,劃分為從種蛋儲存到雛雞運輸的14個具體環節,編制了一套生產技術方案。從2022年初到現在,這套方案已經更新了10次。
最新一版的方案又被郭尚濤做了許多標注?!斑@些地方還要再更新。只要用心去研究,總能把方案做得更完善。”
郭尚濤畢業于邯鄲一所中專學校的獸醫專業,在現在的崗位上,他說自己有一種“本領恐慌”。
而這種“本領恐慌”,其實來自郭尚濤工作上的追求。“蛋種雞孵化業內有個‘雙97’的概念,意思是受精率97%、孵化率97%,就是一個比較理想的數據了,但我想,只要在實際生產中注重分析總結,總會有辦法把這個數據再提升?!?/p>
同樣對工作有想法、有追求的,還有該公司生物安全中心的技術員趙洋。
生物安全是畜禽生產的重要一環,是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一是做常見細菌的分離、培養、鑒定和藥敏實驗,對各個廠區生物安全工作進行監測;二是做一些消毒劑評價、環境評價、水質監測方面的工作;三是對基礎的監測工作進行數據分析,幫助廠區制定、改進相關工作方案;四是完成一些專項研究工作。”趙洋比著手指,向記者一一介紹自己的工作內容,條理清晰。
趙洋畢業于內蒙古農業大學,是一名獸醫專業的研究生?!拔耶厴I論文的課題就是動物疾病診斷監測方法的建立,現在的工作和我所學的專業完全對口?!彼f。
趙洋是公司沙門氏菌凈化維持小組的成員。除了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她還會定期到各廠區生產車間進行樣本采集等工作。
“雞群的凈化和維持需要現場工作,同時也離不開實驗室工作,包括監測標準、檢測方法和判斷標準等。我們的工作就是對這個標準進行優化,以此來提高相關工作的準確性、時效性,并降低成本。這個過程既需要理論的支撐,又需要聯系生產實際?!壁w洋說,“企業的科研最終是為了服務生產,只坐在辦公室里是沒辦法完成的?!?/p>
“隨著行業不斷發展,畜禽養殖對標準化、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在工藝流程上不斷創新改進,這項工作是沒有盡頭的。”專業化發展需要專業型人才,趙洋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記者手記
從農民到農業工人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農民的生產方式是“單家獨戶”自產自銷。近年來,中國農業加快向規?;默F代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種植業如此,養殖業也如此。
隨著國內蛋雞產業由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產業結構不斷升級、集中度持續加深,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改變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而這種變化,在從業人員的身上也有直接的體現。記者探訪的華裕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國際家禽孵化中心總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可就在這個單體規模居全球前列的孵化中心里,總共只有76名員工。
在這里,原來的農民變成了工人。
華裕一線的普通工人都是附近村的村民,工作不難,環境不差,還有穩定的收入,這是孵化中心吸引他們的直接原因。在這里,他們完成了從農民到工人的身份轉變,與自動化的機械設備共同組成了一條條生產流水線,成為標準規范的具體執行者,像在生產工業品的工廠里一樣,生產標準化的種禽產品,在定時洗手和洗澡要培訓這樣的細節里,潛移默化地理解標準化和組織化對現代農業的意義。
在這里,中專生也能成為“金藍領”。
幾年前,農業中專招生難、就業難問題還多為媒體所關注,因為薪酬和工作條件的現實原因,大量學農的??飘厴I生下不到農村第一線,下去的也很難留住。如今,隨著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主攻方向,有知識、懂技術的農業中專生正在從“不上不下”變成“承上啟下”的新型人才。
采訪中,郭尚濤查字典翻譯進口設備說明書的故事,讓記者覺得似曾相識——前幾年我們報道的很多大型國企里同是中專中技學歷出身的全國勞模,往往也是從自學翻譯說明書起步,逐步成長為“金藍領”的。如今,郭尚濤所在團隊自編的生產技術方案已經升級了10余版。農業一線同樣可以成為這些新型人才技術創新的起點,現代農業同樣能夠培養“金藍領”。
在這里,高學歷的白領科研團隊直接參與一線研發。
來華裕前,趙洋也曾在一家外地畜牧公司任職,她把此前的工作描述為“坐辦公室的”。而現在,她的技術員崗位不僅要求她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里做實驗,也要求她要定期換上藍領工裝進入一線生產車間。她認為,現在的工作,比單純地“坐辦公室”,更能發揮她的價值。
研發中心、高標準實驗室等,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養殖企業的標配,有的企業還搭建起院士工作站等高規格創新平臺,這無疑增加了企業對高水平人才的吸引能力。這些專業人才把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將為行業發展創造更強大的生產力。(河北日報記者 常方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