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安徽臨泉,正在召回年輕人的“人口第一大縣”-焦點播報

    2023-04-22 07:44:48 來源:鳳凰網

    作者 | 鏡子


    (資料圖)

    編輯 | 車卯卯

    黃淮平原上的“人口第一大縣”

    夜晚9點多,安徽臨泉縣一家不起眼的60平小店,連續接到十幾個送往附近泉河醫院第14號病床的訂單。

    這些訂單上,大多備注著“爺爺早日康復”的祝福,店主劉艷紅也是過后才聽說,醫院護士在網絡分享了一段照顧老人的視頻,沒想到引得各地陌生網友以點外賣的方式為老人送溫暖。

    這是央視記者近日走訪安徽臨泉縣的一段特寫觀察。移開鏡頭,走進臨泉,會發現這個不見經傳的安徽西北邊陲小縣,其實擁有超過230萬戶籍人口,是隱藏的“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全國勞務輸出最多的縣城”。

    曾經,這里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子沿路不缺新房,卻往往十室九空。十幾歲進城務工是當地年輕人逃不開的命運,長年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臨泉人,多時能達百萬。

    直到2014年,交通條件改善、城際產業轉移、城鎮化建設在這里加速發生。2020年,臨泉摘下貧困縣的帽子,迎來人口回流。

    臨泉找回了流失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的接連回歸,又持續為臨泉縣本地的新業態和新經濟灌注活力。

    一個典型的“縣城內經濟循環”故事,就這樣徐徐展開了。

    從“北漂騎手”到“臨泉老板”,開果切店照樣月入過萬

    每天夜里10點到12點,常志法的果切生意會迎來一個小高峰。他動作行云流水,蜜瓜削皮,切片,裝盤,再對著單子逐一清點,把兩盒草莓,一盒烏梅番茄,兩份餐具紙巾依次放進外賣袋中。

    制作果切的過程 圖源:受訪者

    常志法今年34歲,是臨泉第一個對現代年輕人吃水果“不動刀、不剝皮、不出門”核心原則心領神會的老板。

    他會認真讀備注,仔細檢查訂單數量上的“x2”。還會在訂單容易被耽擱的雨天,充分發揮客服精神,主動安撫客戶情緒。而這些極易被忽略,也極易賺取顧客好感的細節,都來自他原本在大城市做騎手積累下來的經驗。

    常志法的履歷算得上豐富,做過養殖場司機,當過保安,也攬過國家大劇院的活計,回到臨泉前的最后一份工作是美團騎手,每月到手的七八千工資,大部分都寄回家,交給老婆和兩個孩子。

    臨泉當地平均工資三千多,對于像常志法這樣的青壯年來說,陪伴總是被無奈擱置的,外出打工才是養家糊口的唯一方式。

    長期交通不便,產業落后,沒有留給臨泉人太多扎根本土發展的余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臨泉人就開始結伴外出務工,有人跟風去云南景洪種西瓜,有人去武漢學做八角胡椒的香料生意,有人去寧波五金廠拾廢料做再生資源,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流動就業大軍。

    加上在廣東、浙江、北京等打工做生意的,每年散落在全國各地的臨泉人至少有80萬。這些人群中,做過外賣騎手的有6萬多人,常志法也正是在大城市做騎手時,注意到了“果切”這股潮流。

    他想著,臨泉小區門口、路口有不少傳統水果店,但都不做果切,不做外賣,也沒有水果撈。回去開一家果切店,是個不錯的選擇。

    常志法的果切店門頭 圖源:受訪者

    起初,常志法手里能拿出的啟動基金不多,預算被限在3到5萬。于是,他避開縣城繁華地段5、6萬租金的商鋪,以1.3萬租下了一個人流量不多,只有30平大小的門面,將經營重心放在線上。

    用常志法的話來說,現在“外賣”對于臨泉人已經不只是在吃飯時才能想到的名詞了,日用品、藥品、水果,都是線上點單方便,“不然出一趟門還得洗頭洗臉化妝”。

    籌備時期,他到隔壁的阜陽市考察,跑大型農貿市場取經,學著了解哪些水果耐放、哪些水果不能挨著擺。他每天到臨泉市場轉悠,盯著手機視頻,依葫蘆畫瓢做水果撈,還購置了一個大冰柜。

    到現在,這家30平的小店已經能提供50多種果切搭配,其中包括10來種水果撈。常志法還整理出自己的生意經:要降低起送條件,還要設計足夠便宜的引流產品,帶動其他果切銷量。

    外賣極大帶動了果切店的生意 圖源:受訪者

    夏天是小店的旺季,到了最火熱的8月份,客單價20多元的外賣訂單能達到1600多單,利潤妥妥過萬。即便是淡季,每月也能賺到將近7000元,與他在外打工的收入持平。

    新業態、新零售模式從城市到縣城的復制,降低了常志法這些北漂回鄉創業門檻,為他們提供了不輸于在一線城市打工的收入,也讓他們不再缺席孩子的成長。

    更重要的是,縣城里的消費活力逐漸被歸鄉的臨泉人帶動起來了。常志法尤其干勁十足,果切店之后,緊接又開了家炒菜店,最近還在籌劃做第三家店,“目前初步方向為豬腳飯,正在考察學習中……”

    年輕人回來了,“夜經濟”激活了

    隨著回流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喜歡晚睡的習慣也順勢把夜經濟帶回了臨泉。

    以往夜晚8點一過,臨泉居民區街道就開始歸于平靜,很難再覓到行人蹤影。如今,直至深夜,街邊便利店、夜市、燒烤店仍承接著縣城的熱鬧,訂單提示音接二連三地響起,騎手們卯著勁在亮起燈盞的樓棟里奔波穿梭,夜色下的臨泉也有了煙火氣。

    臨泉夜景 圖源網絡

    與此同時,早8晚10的商超門店也明顯不夠用了,24小時的即時零售小店成為王道。

    91年的木木,在臨泉經營一家100平的小超市,據她觀察,夜里外賣生意更好,半夜2點的訂單不足為奇,最遠能送到5公里之外,從酒水飲料,到衛生用品、數據線、姜汁紅糖等,只要上架到外賣平臺的商品,幾乎都能賣出去。

    臨泉也開啟了“外賣買一切”的生活方式

    年輕人帶回了旺盛的消費需求,撐起即時零售為代表的新業態發展。新業態又將“產業、消費、就業”留在臨泉,吸引更多年輕人回流。

    數據顯示,這些年從外地流回臨泉的人數,甚至達到十幾萬。

    如何實現從“八十萬人外出務工”到“十幾萬人回流”的轉變?臨泉的做法,始于最樸素的兩個字:修路

    曾經,臨泉全縣公路里程不到2000公里,公路損壞率高達80%,泥土路總是在雨天變成大灘水泥,合法碼頭有且僅有一座,縣內尋不到半寸鐵路。貨物外運只能走省道,費用高,直接阻礙經濟發展。

    2014年,鄭阜高鐵的路線規劃還沒拍板,時任縣長守在天津的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外,日夜請求,費盡心思才得到相關部門“請酌情考慮臨泉230萬人民的需求”的批示。

    拿著批示,縣長又跑去設計院,好說歹說,才終于讓高鐵路線“拐一個彎”路過臨泉,在高鐵路網加上了“臨泉站”的名字。

    臨泉站 圖源網絡

    一邊是高鐵動工,一邊還有新建和改建近4000公里公路,同時疏浚泉河航道、建設泉河碼頭,臨泉的農副產品及工業產品得以走水運流通到全國市場。

    改善了交通條件,再得益于皖北長三角一體化,臨泉也開始承接皖北、長三角產業。其中,臨泉與合肥市廬陽區合作共建的“臨廬現代產業園”發展不斷提速,讓臨泉有了更扎實的產業基礎,也為回到臨泉的人們提供了可靠的就業機會。

    勞動力回流,為城鎮化發展提供了內驅力。從2016年到2021年,臨泉縣城區面積擴展了3倍,零售戶、個體工商戶增加了3萬多,常志法的果切店、木木的24小時超市,都在陸續壯大這一隊伍。

    臨泉的商業面貌煥然一新

    再到如今,臨泉的新博物館建成了,萬達廣場開工建設了,中環格林童話世界、魔幻動物園等主題樂園與各類休閑娛樂新業態,共同組成了向城市看齊的縣城繁榮面貌。

    總體看來,臨泉“十幾萬人口回流”的實現路徑,可以歸納為: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承接產業、人才和資金-積極擁抱新業態-推動本地零售繁榮。

    依托完備的基礎設施、硬核的產業,各類新業態得以扎根臨泉,一面推動就業增長、商戶增收,帶動本地零售繁榮;一面豐富優質供給,滿足居民即買即達的消費需求。

    臨泉人無需再匆忙出走,也不必向其他城市眺望,站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幸福、現代、便捷的生活。

    全國2800多個“臨泉”,打通“縣城內循環”

    將視線從臨泉移開,會發現它所呈現的縣城崛起故事并非孤立樣本。在全國,像臨泉這樣的小縣城,還有2800多個。

    比如嵊泗縣,一個地處浙江最東部、舟山群島最北部,由404個大小島嶼組成的海島縣,在“東海無魚”與資源環境的壓力下,世代靠海吃海的漁民們開始“減船轉產”。

    通過發展家庭旅館等新業態,民宿管家、網約配送員、商品分揀員等新崗位不斷涌現,許多嵊泗年輕人得以留島,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比如,羅存興進廠打過工,當過保安,后來回到嵊泗開了一家便利店;和他年紀相仿的許凱,把自建的老房子裝修成“家庭旅館”接待游客;鄭賢海13歲起就跟著父輩學開船、潛水、抓魚,49歲的他現在海島送外賣。

    又如“白茶之鄉”浙江安吉縣,通過將本地特產白茶與大城市去年秋冬才興起的“圍爐煮茶”新業態融合在一起,從無到有地培養了當地居民的新消費習慣,創造了獨具安吉旅游特色的的新消費面貌。

    這里口碑最好的超市,五年前就上線外賣平臺,現在每天平均能做到八千元的營收。老板娘何郁珠稱,原先店里只有1000多種商品,現在隨著線上顧客的需求增大,商品種類翻了一倍,增加了一次性床單、充電器、卸妝濕巾、暖足貼、泳褲等商品。

    融合安吉特色的圍爐煮茶 圖源網絡

    細數這些縣城的發展脈絡,不難發現,公共基礎設施的搭建只是縣城經濟發展的前提,若要持續擴大就業、提振本地經濟,往往還需要引進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吸引投資與人口回流,打通“消費-投資-再消費”的“縣城內循環”,才能壯大縣城經濟發展活力。

    作為“城尾鄉頭”,縣城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是農產品中轉、農資下行,以及承接區域內服務與消費的平臺。推進縣城建設,有利于暢通物流、信息流,輻射并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從而盤活農村經濟。

    從實際看,縣城作為“平臺”的輻射能力在逐年衰退。比方說,以前鄉鎮居民要通過批發商銷售農作物,通過百貨公司來購買商品,現在卻更加依賴全國性電商平臺。

    但縣城并非沒有出路。未來,縣城的平臺輻射效應,預計更多依靠“產業”和“公共基礎設施”來實現。而在基礎設施上“長”起來的本地零售等新業態,則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關鍵鑰匙。

    今年2月,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全面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其中就要大力發展共同配送與即時零售等新模式。

    根據美團數據,今年1月到3月,通過外賣平臺購買日用百貨、化妝品和服飾鞋帽的縣城消費者在明顯增長,相關的即時零售訂單的同比增長分別達到了63%、73%和132%。

    隨著縣城居民生活水平的繼續提升,縣城新消費、新業態還將繼續向城市水平看齊,甚至有望以超出城市速度增長,成為我國區域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到那時,“空心化”將不再是縣鎮鄉村的頑疾。縣城經濟發展,也將不再依靠年輕人外出打工收入反哺,而是由內向外溢出,建立起更穩定、更可靠的內生動力。

    *本文均為化名

    關鍵詞: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亚洲高清综合|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电影|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笫一页|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综 |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7| 亚洲美女大bbbbbbbbb|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亚洲人成影院77777| 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另类视|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网址|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人成黄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日本麻豆|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国产品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日韩亚洲变态另类中文|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