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啊,我這‘飛絲’怎么這么久都不好啊,是不是得吸幾口煙才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越秀院區口腔黏膜病科的唐智群醫師最近接診了一位因“飛絲”而食不下咽的患者,五十多歲的李叔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飛絲”原是口腔黏膜創傷性血皰
唐智群醫師聽到“飛絲”這個詞,覺得有些陌生,給李叔叔做了口腔檢查后發現,右頰黏膜上見一個胡豆大小的血皰,皰液呈紫黑色、皰壁薄。原來李叔叔說的“飛絲”是口腔黏膜創傷性血皰。
據了解,李叔叔是潮汕人,平時喜歡喝酒,再配點油炸香脆的下酒菜,昨天吃飯突然覺得嘴巴右側長出了一個大包,敷了點家里備的草藥也不見好,甚至發現越來越嚴重。“我記得老家有句話說遇到‘飛絲’,就吸幾口煙,要不是女兒堅持讓我來醫院看,我就吸幾口煙試試。”李叔叔說。
唐智群解釋,口腔黏膜創傷性血皰臨床上多見于老年人和一部分中青年患者。口腔黏膜創傷性血皰常因進食過燙食物、倉促咀嚼大塊過硬食物或吞咽過快擦傷黏膜,使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血皰常常發生于軟腭、咽部、兩頰咬合線附近或口角區等處。血皰大小不一,較大時直徑可達2-3厘米,皰液起初是鮮紅,很快轉變為紫黑色,皰壁薄,容易破裂,淤血流盡后創面疼痛明顯,影響吞咽。
血皰破裂可能會引起繼發感染
唐智群提醒,當發現口內出現血皰時不要慌,更不要自行戳破。如果只是單個較小的血皰,可暫不處理,但要避免使用出現血皰一側的牙齒咀嚼食物,減少對血皰的刺激;若血皰較大,建議及時就診;若血皰過大以至于影響呼吸,可先應急自行刺破血皰,防止窒息,再前往醫院就診。若血皰破裂,誤吞了皰液也不要緊,因為皰液實際上是人體正常的血液,不存在所謂的“熱氣”“毒氣”,吞咽后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不良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血皰破潰后,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會引起繼發感染,形成糜爛或潰瘍,同時加劇疼痛。因此,建議大家及時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口內反復出現血皰須警惕
如何預防出現口腔黏膜創傷性血皰呢?唐智群醫師建議,大家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細嚼慢咽,不吃過燙過硬和過于尖銳的食物,也不要倉促咽下過于大塊的食物。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一些血液系統的疾病可能會出現以口腔黏膜血皰為首發癥狀的情況。因此,在無進食過燙食物、倉促咀嚼大塊過硬食物或吞咽過快的情況下,口腔黏膜出現較大的血皰,或者口腔黏膜上反復出現血皰時,要警惕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及時于醫院就診。
唐智群醫生看診中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吳婉虹 通訊員:張曼莉 李耀文 郭千千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林霞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