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資報記者 劉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月24日,倍輕松(688793)披露2022年年報,公司業績由盈轉虧,凈虧損額達1.24億元。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在業績下滑背后,倍輕松的高毛利率也有所下滑,但仍高至50%。同時,公司公告稱IPO募投項目延期,兩個募投項目計劃達到可使用狀態時間都延遲一年半以上。
去年虧了1.24億
倍輕松于2021年7月登陸科創板,公司主營業務為智能便攜按摩器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年報顯示,2022年倍輕松實現營業收入8.96億元,同比減少24.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滑235.46%。實際上,這是倍輕松上市近兩年以來的首次虧損,同時也是其財務數據自2013年有記錄以來的首次虧損。
對于業績下滑原因,倍輕松表示,線下客流量大幅下降,導致線下銷售收入減少。截至2022年底,倍輕松線下直營門店數量為163家,線下經銷門店數量為30家,主要分布于機場、高鐵站等核心交通樞紐以及高端購物中心。其中,倍輕松交通樞紐門店的占比由41.94%下降至32.52%,下降了9.42%。以北京機場為例,2019年北京機場旅客吞吐量接近1億人,2020年驟降至3000萬人,2022年又大幅下降至1270萬人,相比2019年旅客吞吐量下滑近90%。因此,在線下門店客流量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倍輕松線下渠道的銷售收入也相應減少。
具體來看,倍輕松收入來源主要以智能便攜按摩器為主,實現銷售8.20億元,占營業收入的91.69%,同比下降27.27%元。分產品來看,公司旗下各類按摩儀產品營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頭皮部產品營收下降幅度超45%,眼部同比下降35.69%,頸部同比下降22.98%。但其艾灸產品卻逆勢維持著高速增長,產品年營收同比上升23.45%,增加至近7500萬元,占公司總營收的8.31%。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倍輕松還將業績下滑原因歸因于俄烏沖突的影響。倍輕松表示,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境外收入主要來源于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新加坡、澳大利亞、新西蘭及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2022年受地緣危機影響,俄羅斯大客戶訂單下降約2863.87萬,同比減少75.83%。
在披露年報的同時,倍輕松還發布了2023年一季報。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8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7.9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2.35萬元,延續了上年的虧損。
線下市場沖擊
作為國內智能便攜按摩器領域的領軍企業,倍輕松的高毛利率也出現下滑。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綜合銷售毛利率為49.82%,較上一年度有一定的下降。拉長時間線來看,wind數據顯示,2019-2021年,倍輕松毛利率分別為60.93%、58.36%、56.73%。
對于毛利率的下滑,倍輕松稱,2022年國內消費市場受到一定沖擊,公司為積極把握市場機遇,開展各式營銷讓利活動穩定線上渠道銷售規模。從線上渠道營業收入來看,公司2022年線上經銷收入為5202萬元,同比增長了22.61%;線上直銷為3.53億元,同比下滑了20.74%。
但是,由于公司單品銷售價格有所下降,2022年線上直銷毛利率有所下降。而在線下直銷渠道,公司亦積極開展團購、社群營銷、快閃等多元活動,擴展線下收入來源,但相關活動收入的毛利率相比直營門店毛利率較低,使得線下直銷整體毛利率有所下降。由此可見,倍輕松的線下門店正在遭受市場的沖擊。
事實上,倍輕松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并不高。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86%、4.46%、3.97%,處于持續下滑狀態。到了2022年,公司研發費用為5732.82萬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6.40%。
值得注意的是,倍輕松還于4月23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四個首發募投項目中進展較慢的兩個募投項目出現延期。上述四個首發募投項目分別是營銷網絡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信息化升級建設項目、補充營運資金,原計劃分別投入募資1.51億元、8801.08萬元、4000萬元、8000萬元。
截至目前,上述四個募投項目分別投入募資1.04億元、1970.7萬元、722.8萬元、8000萬元。不難看出,只有補充流動資金的募投項目已100%完成。其中,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信息化升級建設項目原計劃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分別為2023年5月、2023年4月,公司稱將上述兩個項目均延期至2024年12月。
另外,就在此次年報和一季報發布前十天,倍輕松公告財務總監辭職,因此還收到上交所的監管函。根據公司公告,“徐勝利先生因個人原因向公司申請辭去公司執行總經理、財務總監職務。”但是,徐勝利上述職務在2022年12月16日才剛剛聘任,也就是說任職時間還不足四個月。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