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新聞網-主流媒體,廊坊城市門戶

    海峽環保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2023-04-25 02:14:29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

    海峽環保(603817)2022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公司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搶抓發展機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注重存量優化和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率融合發展格局。


    【資料圖】

    (一)經營成果分析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總資產58.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96%;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04,466.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3%;實現利潤總額17,493.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794.0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343.32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80%。

    (二)主營業務產銷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污水處理量40,156.5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04%,實際結算量41,744.3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2.35%;垃圾滲瀝液處理量96.82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41%,實際結算量96.91萬噸,比上年同期增長3.50%。

    (三)主要工作總結

    報告期內,受污水處理服務費撥付時間滯后影響,本期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流入較上年同期減少較大。面對多重環境因素疊加影響,公司在開拓業務的同時也積極向內探求,一方面通過創新機制、管理協同、組織優化,激發活力,提升人均效能;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化賦能、節能降耗、標準化管理,降本增效,實現精益管理。

    1.聚焦智慧運營,著力打造生態品牌

    公司積極推進“智慧水務”建設,自主研發的海環智慧污水處理運營管理平臺已完成對所有所屬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平臺基礎信息、歷史數據的梳理、導入并上線使用;以壽光市西城污水處理廠為依托,開發活性污泥工藝智能控制系統,實現對城鎮污水處理廠曝氣、碳源及PAC藥劑投加的精準控制;以洋里污水處理中心為依托,開發化學除磷藥劑投加精準控制系統與SV30自動監測系統,以系統性智慧化管控促進企業管理效率、服務質量、經濟效益的全面提升。

    2.聚焦產能提升,著力夯實發展基礎

    公司順應區域經濟發展步伐,成功中標漳浦縣綏安工業區大南坂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工程BOT項目,擴寬業務版圖,進一步鞏固區域環境綜合治理領域領先地位;憑借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受托運營日處理規模5萬噸、出水水質執行地表水準III類標準的壽光市西城污水處理廠;福州市連坂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及福州濱海新城空港污水處理廠PPP項目主體結構施工進度超70%、設備到場進入安裝階段;晉安區連江北城市管理綜合體PPP項目基礎施工進度過半;漳浦縣綏安工業區大南坂工業園污水處理廠工程BOT項目主體結構施工進度過半;泗陽污水處理廠二期改擴建工程主體施工完成60%以上。

    3.聚焦自主創新,著力增強發展后勁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江蘇海峽環??萍及l展有限公司公司通過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始終專注自主創新,主要科研項目“膜生物反應器中PVDF膜修復再生與延壽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已完成現場小試試驗、第一階段中試試驗的膜修復再生工作,“污水處理廠除磷藥劑與投加系統的研發與應用”完成新型除磷藥劑中試結題評審驗收,截至報告期末累計取得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0項。

    4.聚焦管理變革,著力破解發展制約

    公司緊貼廠長崗位人才需求,聯合內外部專家人才開發原創課程,順利創辦廠長效能提升訓練營;探索培養復合型會計業務人才,自主開發上線“業財融合人才培養項目”課程,通過現場課堂授課及沙盤模擬方式讓財務與業務“零距離”;構建安全管理條線人才配置與培養方案,開展安全管理人才盤點、能力提升與考核認證工作;全面升級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實行績效考核改革,面向試點部門建立有目標、有重點、有針對性的組織績效考核優化方案;搭建形成業務標準化體系、智慧系統標準化體系和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方面內容的實施框架。

    二、報告期內公司所處行業情況

    (一)行業分類

    公司主要從事污水處理業務,在特許經營區域范圍內負責污水處理設施的投資、運營、管理及維護。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3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結果》,公司所處行業屬于“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大類下的“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代碼:D4620)。

    (二)行業產業鏈

    污水處理上游主要包括各類污水處理設備、污水排放管網、污水處理藥劑、水質監測設備以及污泥處理設備的生產制造;中游主要是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以及運營;下游是污水處理末端市場,主要是指中水回用、污泥處理以及污水排放等后續環節。

    (三)行業特點

    1.周期性

    基礎民生行業需求穩定,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性相對較低,盈利能力受能源、基礎性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性影響較小,其主要周期性體現為投資建設的周期性。污水處理設施作為某一地區的基礎設施,其建設規模要滿足該地區一定時期的需要,適當超前建設。當地區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達到一定水平,其污水處理能力出現飽和跡象時,通常會按照遠期規劃目標(一般為10年-20年)對現有產能進行改擴建或是建設新的污水處理設施。

    2.區域性

    行業區域性較為明顯。因管網具有不可移動性及不可替代性,污水處理企業只能在其污水收集管網覆蓋的范圍內開展業務。因而一個城市排水業務發展受制于該城市城區及城市規劃發展區域。

    (四)行業準入及壁壘

    1.政府授權

    水環境治理作為最基本的民生保障,依法實施特許經營。對于想進入該行業的企業而言,取得包括特許經營權等在內的政府批準及授權是從事相關業務的重要前提條件,而特許經營授權通常有排他性和長期性的特點,因此行業具有明顯的區域專營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他潛在市場競爭者進入的難度。

    2.地域壁壘

    行業發展受所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經濟發展狀況影響。排水設施與服務轄區一旦確定,投資運營商在服務轄區市場上的經營與占有率便具有支配性,因此該行業長期以來都具有顯著的地區壟斷性。被授予污水處理等排他性特許經營權的企業在當地具有突出優勢,對于擬跨地區競爭者而言具有較大的準入難度。

    3.資金壁壘

    作為高度資本密集型行業,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維護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服務結算價格受到政策管制,處理量也難以短時間內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造成此類項目投資回收期較長。對于擬進入該行業的企業有較大的資金壁壘及融資能力要求。

    4.技術壁壘

    污水處理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其技術范圍涉及工程建設、材料學、微生物學、化學、物理學和工業自動化等多個專業領域。隨著我國對于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監管不斷趨嚴,各地政府及其下屬部門都極為看重水處理企業既往業績及技術實力,過硬的技術經驗成為了水處理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門檻。水處理企業必須具有同類或同性質的水處理項目的成功服務經驗、具備一流的專業人才隊伍、擁有先進的水處理技術,才有機會獲得優質的新項目。

    (五)行業發展現狀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2021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全國城市污水排放量為625.08億噸,污水年處理量為611.89億噸,污水處理率97.89%。全年全國城市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078.76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城市共有污水處理廠2,827座,污水處理能力20,767萬噸/日。2021年全國縣城污水排放量為109.31億噸,污水年處理量為105.06億噸,污水處理率96.11%。全國縣城污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為560.91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縣城污水處理廠數為1,765座,污水處理能力3,979萬噸/日。

    三、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業務情況

    (一)水處理業務

    水處理業務覆蓋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業廢水治理、村鎮農污治理、垃圾滲瀝液處理,采用自主投資、BOT、TOT、PPP、BOO、OM模式運作,項目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江蘇省、山東省、安徽省。公司投資運營30座污水處理設施及3個村鎮農污治理項目,設計處理能力約為199.51萬噸/日,已投運產能約為132.18萬噸/日。公司承接的污水處理設施接收來自泵站或調節池收集的各類污水,通過格柵、沉砂池等設備設施進行一級處理,去除污水中的較大懸浮物和固體廢棄物;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及沉淀分離實現二級處理,降解大部分污染物并沉淀活性污泥;后經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濾池、膜技術等深度處理工藝,進一步去除二級處理出水中的污染物并最終達標排放。對于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公司通過自建設施及外運處置相結合的方式對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

    (二)固廢業務

    公司固廢業務覆蓋固廢產業鏈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采用自主投資、PPP模式運作。公司投資的渣土及建筑垃圾處置項目,主要收納來城市舊城改造中建筑物或構筑物拆除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經分揀、破碎、篩分,形成再生骨料,制成透水磚、河道護坡磚等綠色再生建材產品或是用作地面鋪設的基礎材料,實現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公司投資的垃圾收轉運項目、廚余垃圾處置項目、大件垃圾處置項目、危險廢棄物處置項目、生活垃圾焚燒協同處置項目通過對收納的各類城市固體廢物根據其特性有針對性地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工藝方法實現固體廢物減量化、無害化。

    (三)綜合技術服務

    綜合技術服務涉及智慧運營、環境監測等領域。公司整合國內、業內優勢資源,組建科技型技術服務企業,培育輕資產發展引擎,對外輸出環保設備系統集成和智慧水務系統技術服務;自主投資成立專業環境監測機構,為公司及其他檢測需求企業提供“水和廢水”、“固體廢物”、“土壤和沉積物”、“環境空氣和廢氣”、“水處理劑”、“噪聲檢測”六大領域檢測服務。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作為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評定的AAA級信用企業,憑借卓越的綜合實力,榮登“2021年度福建環保企業百強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業運營管理優勢

    公司始終專注于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及維護,多年來沉淀積累了豐富的專業運營管理經驗,著力打造“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商業模式。公司遵循精細化、智能化、資源化原則,通過對污水工藝全流程分析,提高運行穩定安全調控;通過污水處理數學模型應用,實現污水處理低能耗運行;通過工藝參數優化調整,形成不同污水處理廠工藝運行優化導則;通過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研究,創新高效脫氮除磷工藝技術;通過云平臺的分布式數據采集,實現關鍵生產指標的自動采集、實時監測及智能預警。依托豐富的運營經驗與強大的管理運營體系,公司現擁有國家“城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環境服務認證一級”、“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營服務環境服務認證一級”、“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運營服務環境服務認證一級”運營資質并取得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曾先后榮獲“全國減排先進集體”“中國水業最具社會責任投資運營企業”“中國水業最具成長性投資運營企業”等榮譽稱號,下轄的污水處理項目在首屆“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比選活動中力奪運營管理領域的“關鍵環節精確控制標桿污水處理廠”“信息化集成標桿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標桿污水處理廠”三項標桿,全資子公司山東壽光海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被山東省城鎮供排水協會授予“2022年山東省城鎮排水工作先進集體”。

    (二)產業鏈整合優勢

    公司緊抓行業發展機遇,在保持主業經營及投資優勢的同時積極響應環境治理需求,充分發揮技術和市場的協同效應,有效整合公司控股、參股企業的各種資源,延伸產業鏈、優化價值鏈。經多年來不斷開拓,公司業務從單一的污水處理,逐步覆蓋垃圾滲瀝液處理、污泥處理與處置、環保檢測、渣土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危險廢棄物處置、生活垃圾收轉運、大件垃圾處置、廚余垃圾處置及垃圾焚燒協同處置等領域,著力打造多門類、跨區域的環境治理服務平臺。

    (三)人才及技術優勢

    公司立足產業基因,以科技創新積極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從高標準建設科創平臺、高質量推動科技攻關、高水平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發力,全面增強核心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化力度。一是持續加強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成功搭建“福州市第八批專家工作站”、“福建省第三十三批省企業技術中心”并與權屬企業江蘇海峽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一同入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為當地重要的環保產業科技創新平臺;二是緊扣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實際,持續發掘技術需求,重點發揮公司在水處理領域的產業底蘊和科技優勢,借助產學研互融互通的合作模式,聯合攻克“卡脖子”難題;三是持續推進前瞻性技術的研發及成果轉化,累計取得發明專利授權9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80項并將具有前瞻性、實用性和可推廣性的科技成果運用到生產中,有效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五、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4,466.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3%;實現利潤總額17,493.6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80%;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4,794.0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3,357.53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80%。

    六、公司關于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1.行業格局

    當前,環保產業的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從供給端看,產業發展的黃金期和環保企業上市高峰期已經過去;從需求端看,經濟和人口增速著陸,城鎮化率已超60%,環保產業發展空間日益清晰。與此同時,企業競爭加劇,企業間業績分化明顯,資本市場關注度也有所降低。

    (1)整體格局:由過去水務獨大變得更加多元化,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環保市場的需求。同時,國資和民資環保上市公司明顯分化:國資企業重資產、傾向多元化經營、多從事傳統環保業務;民資企業傾向于專業化、以產品和服務為主要業務、技術創新性更強。國資和民資環保上市公司憑借各自優勢,各司其職,產業結構更加合理。

    (2)競爭格局:在地域分布方面,整體呈現政策性聚集、市場聚集、產業資源聚集的特點;在業績方面,國資環保上市公司資產規模較大,相應的營收絕對值更高,而民資環保上市公司增長率分化明顯,增長率整體稍高于國資企業。

    2.發展趨勢

    (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2021年城鄉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21年,我國城市、縣城和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分別為97.9%、96.1%和62%,相較于城市和縣城,建制鎮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2022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建制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實施方案》(發改環資〔2022〕1932號),方案有望進一步釋放鄉鎮地區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小型化、分散化、生態化污水處理技術及裝備或將具有旺盛的應用需求。

    (2)小流域治理是污水治理行業中最大的細分市場,具有系統性強、單體項目投資大等特點,要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才能取得預期成效。2022年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4部委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建城〔2022〕29號),要求到2025年,推動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實現長治久清;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同年9月2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情況公示》,第一次對全國縣級城市的黑臭水體狀況進行了公布。政策層面利好的不斷釋放為生態緩沖帶、生態護坡、人工濕地和底泥清淤等技術開辟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3)我國水資源分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布局匹配性差,工業領域水資源集約利用水平偏低,水資源短缺仍然是制約工業發展的剛性約束。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將污水近零排放科技作為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技術路徑。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6部委印發的《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工信部聯節〔2022〕72號)也將“推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作為強化工業用水開源節流的重要工作內容。在國家政策和資源瓶頸的雙重約束下,工業廢水處理市場規模仍有提升空間,軟化預處理、膜分離、蒸發結晶、深度脫氮除磷等技術及相關裝備、藥劑、微生物菌劑等是行業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扎根福州、輻射全國,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環境系統的治理與提升為己任,以“綜合服務引領+細分領域領先”為目標,秉持“產品+服務”的經營方針,圍繞環境治理需求,深耕水治理主業,積極鞏固拓展固廢處置領域,充分發揮專業運營管理、產業協同發展、區域政策支持等核心競爭優勢,構建以產業運營為主體、環境咨詢與產業投資為兩翼的戰略格局,采用“系統規劃、綜合服務”的商業模式整體介入各個新興片區的環保市場,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環境服務綜合解決方案,致力于成為國內知名、業內領先的區域環境綜合服務提供商。

    (三)經營計劃

    1.堅持戰略定力

    錨定戰略目標,堅持輕重并舉。精耕優勢區域環保市場,搶抓水處理板塊投資機遇,捕捉固廢處理領域市場動態,推進區域內市場連片開發,橫向拓寬產業圈;深耕輕資產管理輸出,關注主業上下游合作商機,穩健實施戰略性股權投資,縱向延長產業鏈。

    2.堅持長期主義

    夯實內部管理水平,規范持續發展。深入優化集團化組織管理體系,充分運用現代化管理理念,積極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方式,從治理體系、制度體系、風險控制、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升管控效能,嚴格執行全面預算,強化財務動態監測和投前投后評估管理,行穩致遠,面向更廣闊的藍海找準機會、做好布局、拓展空間。

    3.堅持市場導向

    推動縱向產業突破、橫向業務延伸、資產轉型升級的產業結構,不斷鞏固傳統優勢,同時著眼于智慧化服務類輕資產運營領域延伸,打造“系統工藝包”和“系統服務包”兩種獨具特色的“一硬一軟”業務模式,在環保領域中發揮更大作用,著力成為促進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4.堅持績效指導

    聚力發展大局,堅持價值創造。強化崗位價值評估體系,績效薪酬與價值貢獻良性戰略互動,激動人力資源活力;優化考核管理體制機制,戰略目標與績效考核深度銜接融合,發揮最佳管理效能;用活用足薪酬激勵工具,深化工資由“分”到“掙”的價值分配導向,撬動提質增效出佳績。

    5.堅持黨建引領

    以“強黨建”引領“強發展”,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黨建是根本保證”的理念,把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以實際工作成果檢驗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成效。

    6.堅持數字賦能

    智慧化賦能環保業務,持續完善公司信息系統建設,推動實現產品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更好地適應行業新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要求。

    7.堅持創新驅動

    圍繞“雙碳目標”、節能降耗與技術積累,推動應用型技術的研發,實現技術創新助生產,開展碳排放核算與低碳技術研究、精確加藥與生產藥劑優化、垃圾滲濾液膜濃縮液處理、PVDF膜延壽、城鎮污水處理廠化學除磷智能控制系統開發研究等項目,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差異化產品。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報告期內,結合公司所處環境及公司自身業務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行業監管與政策性風險、行業特有風險、業務特點導致的風險三個方面。針對可能面對的風險,公司已明確應對措施,將加強對風險的管控,保障公司健康持續發展:

    1.行業監管與政策性風險

    公司聚焦于環境保護領域,所處水環境綜合治理行業對國家產業政策依賴性較強,水環境綜合治理企業的發展速度、產業規模、產業周期與國家的環保立法標準、政策引導、強制力度、法律成本與經濟成本等密切相關。目前,我國水環境綜合治理行業正由政府高度壟斷轉變為逐漸開放的市場化發展,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產業發展市場化、行業監管法制化的運行機制將是未來城市污水處理行業的發展方向。隨著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行業管理體制與監管政策可能出現一定的變化與調整,這對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將帶來影響。為此,公司將持續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不斷加強對產業政策和監管政策的研究、分析,緊跟行業發展步伐,不斷優化產業布局,積極發展符合國家政策、前景向好的環境服務產業。

    2.行業特有風險

    (1)價格調整受限風險

    污水處理企業因執行新政策、新標準而導致運營成本上升,有權就此向當地主管部門申請獲得合理的補償,并適時提出對處理單價予以適當調整。但價格調整需通過政府相關部門的成本監審并履行一系列審批程序。因此,單價調整周期長,企業可能面臨運營成本上升而結算單價未能及時得到調整導致效益下滑的風險。為此,公司將密切關注成本上升對公司效益的影響,及時啟動并高效推進價格調整申報及補償申請工作,強化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溝通銜接。

    (2)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公司通過簽訂污水處理項目運營服務特許經營協議的方式,在約定范圍內提供污水處理服務并獲取服務費用。公司與特許經營權授予方存在污水處理服務費結算周期。受財政預算、撥款時間、結算流程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期末會形成數月的應收賬款。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應收賬款規模相應擴大。雖然公司客戶主要為政府及及其附屬機構、國有企業,發生應收賬款壞賬的可能性較小。然而倘若結算周期延長,可能造成公司短期現金流緊張,銀行借款及相應的財務費用有所增加。為此,公司制定針對性的款項催收獎勵措施,不斷規范并加強應收賬款的催收管理且取得一定成效。未來,公司將積極與特許經營授予方、財政局等政府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密切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進度,降低壞賬損失風險。同時,積極探索融資的新方法、新途徑,緩解資金壓力,保持公司穩健經營。

    (3)特許經營權變動風險

    公司從事的污水處理業務屬于公共事業,按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需以簽署特許經營協議的方式獲得業務經營區域內的特許經營權。公司與政府部門簽署的特許經營協議中對安全生產、服務質量等方面有明確的要求,如果不能滿足相關要求,將可能導致特許經營權被取消或提前終止特許經營權協議,使公司經營受到不利影響。此外,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特許經營期限屆滿終止或者提前終止,對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繼續采用特許經營方式的,政府部門將重新選擇特許經營者。雖然《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約定“因特許經營期限屆滿重新選擇特許經營者的,在同等條件下,原特許經營者優先獲得特許經營”,但公司仍存在上述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后,無法繼續取得特許經營權的風險。為此,公司將在特許經營期限屆滿前積極與特許經營授予方積極溝通協商。

    (4)產能利用率下降導致整體利潤率下降的風險

    根據污水處理行業的慣例,污水處理設施一般需根據當地城市規劃預計的未來幾年的污水排放量適度超前建設,以滿足城市化發展的要求。地處新建區域的污水處理項目存在運營初期水量不足的情形,在進入運營期后并不能滿負荷生產,項目雖有結算保底水量,但短期內仍會使公司總體污水處理設施的產能利用率下降,造成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及整體利潤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為此,公司將密切關注項目所在地經濟建設情況,進一步加強經營管控,做好項目投前分析,通過構建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來提高項目收益率,在合規運營前提下降本增效,保持公司持續穩健經營。

    3.業務特點導致的風險

    (1)流動性與償債風險

    污水處理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具有固定資產投入大、流動資產占比低的特點。公司雖然具備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來源,但由于公司仍處于成長期,公司新拓展(含對外收購、正在建設)的項目仍面臨較大的融資需求,債務規??赡軙噬?,負債規模的提高將對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為此,公司將全面系統規劃資金需求,探索多樣化融資方式,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發揮資金統一調配作用,滿足資金需求,節約資金成本。

    (2)市場競爭風險

    公司固廢業務及其他技術服務業務由市場定價,價格受宏觀經濟及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較為顯著,營業收入波動較大;競爭者向市場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大致相同,市場份額爭奪激烈。為此,公司將著力增強市場開發及銷售能力,及時調整經營模式,積極培育重要客戶資源,保證公司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

    (3)業務拓展風險

    隨著環境治理服務領域競爭日趨激烈,并購重組加劇,優質項目資源減少且項目亦趨于中小型化,收購難度及成本均大幅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業務擴張的速度。為此,公司將順應市場發展趨勢,在做深做透做優現有主業項目的基礎上,加大市場拓展的廣度和深度,及時跟蹤市場信息,同時進一步加強投資決策控制,提升項目風險管控力度,積極尋求項目拓展新途徑。

    (4)PPP業務模式帶來的風險

    近年來,公司一直積極探索環境保護領域的PPP業務模式,但由于我國PPP模式的應用尚處于初期階段,政策環境及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新興業務模式所帶來的經營風險仍存在不確定。首先,PPP項目的融資成本及融資額度受銀行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較大;其次,PPP項目運營期限較長,法律政策環境、市場情況等可能發生變化,面臨著服務價格、資本支出或運營成本上升等風險,導致運營經濟效益低于預期,經營效益存在不確定性。為此,公司將密切關注國家政策變化,審慎甄別項目風險,選擇低風險的優質投資項目。

    關鍵詞: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成人婷婷网色偷偷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偷自拍另类图片二区| 亚洲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亚洲AV一宅男色影视| 亚洲av日韩av无码黑人|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男同|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久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加勒比☆|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亚洲AV电影院在线观看|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国产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AV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亚洲国产人成在线观看69网站| 亚洲天堂一区在线|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高清最新av网站|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亚洲av麻豆aⅴ无码电影|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