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以來,宏觀風險事件頻發,同時許多農產品價格也表現出需求不及預期,據筆者了解,食糖、農副產品、食品等終端銷售困難,紙板發運、港口集裝箱運輸等需求不佳,甚至表現不如去年疫情期間。棉紡織行業目前處于金三銀四時期,金三訂單并沒有出現井噴,銀四對棉價的支撐預期逐漸減弱。但當前棉價表現一定抗跌,主要是新年度種植端和政策端的變化對棉價有預期利好,預計鄭棉反彈概率較大,當前做空性價比不高。
(相關資料圖)
一、產量向好,棉花庫存連續三年回升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對全國棉花種植面積及產量的最新預估,上調了2022/23年度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產量調增至622.7萬噸,內地棉花面積和產量均小幅調減,全國總產量調增至671.9萬噸。國內棉花期末庫存連續三年回升,供應充足。
截止3月21日,2022/2023年度新疆棉累計加工608.11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77.87萬噸,同比增幅14.7%。全國皮棉銷售率為64.8%,較2021/22年度同期的43%大幅增長21.8個百分點,其中新疆銷售64-65%。本年度棉花產銷旺盛,商業庫存壓力小于去年。全國商業庫存環比減少,棉市供應壓力略緩。截止3月17日,棉花商業總庫存418.43萬噸,環比上周減少4.64萬噸(降幅1.09%),雖然比去年庫存壓力小,但仍高于往年同期水平,顯示增產的壓力大于需求的釋放,庫存壓力不小,施壓價格。
二、旺季低于預期,弱需求抑制價格
疫后經濟恢復,市場對紡織服裝的需求恢復持較高期望,前2個月線下服裝銷售好轉也證明了購買的恢復。1-2月份的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社會零售額為2549億元,同比增長7%,比2019年增長9%。但1月份的線上服裝品類銷售確是同比下降到近幾年低位,說明出行的恢復導致消費場景發生了改變,人們由線上轉至線下消費,總體的增量存疑。正是春節消費復蘇的旺盛,導致對金三銀四傳統旺季有了較強預期,然則強預期變成了弱現實,金三銀四紡織訂單不盡人意,外需疲弱,內需增速謹慎,訂單散、短是主要特征。
紡織企業看,據tteb資訊數據,截至3月17日,棉紗開機率61.4%,處于2016年以來的高位區間,僅次于2021年開機水平。原料庫存32.6天,較上周增加1.5天,紡織企業在上周再次集中對原料進行了補庫,當前基本回復到歷史中值水平;棉紗庫存9.6天,較上周增加0.4天,紡織廠棉紗庫存仍處于偏低水平,這也支撐了開機率維持在高位。紗廠訂單仍以短、散為主,在紡織原料庫存不高情況下,棉價的下跌一定程度也刺激了企業的補庫,如3月16日鄭棉主力合約跌破14000元/噸,當日點價成交放量,但也并沒有托起當日盤面,后期市場對需求仍持謹慎態度,補庫積極性或邊際降低。
織造企業看,全棉坯布開機率61.7%,較上周持穩,雖然比疫情年份好,但不及之前年份;原料庫存13.4天,較上周增加0.5天,原料庫存今年以來持續穩定,顯示多跟隨訂單采購;棉布庫存24.7天,較上周降0.7天,2月份以來坯布持續去庫,顯示終端需求有所恢復,但是因為棉布庫存太高,降庫的幅度尚不足以支撐對上游的采購。
二、新年度種植或支撐棉價短期反彈
需求已然這樣,進入4月份市場焦點將更多關注新年度種植端變化。2022/23年度,全球以及美國棉花市場是連續第二年增庫存,若3月底usda公布的新年度種植面積調減幅度較大,則美棉價格將將獲得支撐。
國內看,市場對新年度新疆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存較強預期,同時目標價格補貼政策遲遲未出,不利于穩定棉農信心,這是支撐后期棉價大概率反彈的主要因素,所以短期做空風險收益比不高,在需求欠佳背景下,謹慎看待反彈持久性。
(文章來源:中原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