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是在每年6、7月份的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經過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臺灣地區、日本中南部以及韓國南部等地出現的持續天陰有雨的氣候現象。由于正是江南梅子的成熟期,故稱其為“梅雨”,此時段便被稱作“梅雨季節”。
梅雨季里,空氣濕度大、氣溫高,衣物等容易發霉,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同音的“霉雨”。長時間的降雨,會影響雞蛋的運輸環節。暴雨影響物流速度,延長運輸時間。只要一個貿易環節受暴雨影響,都會影響雞蛋的新鮮度。另外,為了防雨,就必須加強運輸過程中的密封性。但此時的氣溫已經升高,且降雨會增加空氣的濕度。高溫、潮濕的環節,非常不利于雞蛋的保存。如果是存放時間較長的雞蛋,疊加惡劣的運輸環境,被迫延遲的運輸時間,將會最終導致這些雞蛋發霉變質。
所以,不少有經驗的蛋商,在這個時間段會盡量不留庫存,并且只接受新鮮的雞蛋。同時養殖戶也不敢留庫存,給錢就讓拉走。市場中,大量拋蛋,自然就會導致雞蛋價格承壓下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全國各地入梅、出梅的時間是不一致的。入梅時間,贛南和浙江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沿江一帶在6月中旬,淮南多在6月底。出梅時間從6月底到7月中旬自南而北先后結束。
我們從過去九年,雞蛋主產區現貨價格在5月,6月,7月的走勢看,明顯的發現:進入5月之后,大幅時間都呈現價格下跌或是先漲后下跌的情況。進入6月之后,跌勢有所放緩。最后出梅,進入7月,馬上進入高溫季節,設施不好的養雞場會減產減量,市場上的價格會出現相應的上漲。同時遇上資金操作中秋節前備貨,走季節性需求邏輯。
還有數據顯示,12年到21年平均是7月10號前漲價,平均漲幅在50元以內,跌幅在30元以內。跌價平均時間點在9月中旬,最早漲價在6月底,最早跌價時間在9月初。
而在期貨盤面中, 06合約,從2014年到2022年,過去9年時間內,5-6月中旬的走勢看:我們同樣發現,基本上是呈現跌勢。其中,2014年,2015年,2017年,2020年,還出現了明顯大跌的情況。
所以,可以看出,梅雨季節對雞蛋價格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無論是現貨端還是期貨端。
因為每年梅雨期發生在芒種和小暑這兩個節氣期間,而今年芒種是6月6日(星期二),而小暑是7月7日(星期五)。所以預計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梅雨季節仍然將從6月上旬開始。
今年的雞蛋2306合約,已經是破位下跌的走勢。按照梅雨季節性規律,該合約可以嘗試反彈試空為主。上方壓力區間在4100-4150附近。
(文章來源:美爾雅期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