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雷“羅靜案”的法爾勝(000890.SZ)正在上演“悲喜二重奏”。
一方面,“中植系”火速介入,并接盤法爾勝全資子公司上海摩山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摩山”)近29億元債權,公司股價因此在本周前4個交易日錄得“四連板”。另一方面,深交所于8月1日下發關注函,直指29億元債權轉讓中的四大問題。
不過,關注函并未阻止法爾勝股價上漲的趨勢,雖然8月2日大盤低開低走,但法爾勝仍然逆勢上揚,盤中漲幅一度高達8.63%,截至當天上午收盤,漲幅為4.24%。
原價轉讓“燙手山芋”
法爾勝原本是一家特種鋼絲繩領域的龍頭企業,之所以和“羅靜案”扯上關系,是因為公司近年來的轉型戰略。
Wind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5年,公司的主要業務為金屬制品類產品,收入占比均超過80%。2016年,公司并購上海摩山100%股權后,轉型為一家商業保理企業,從而開始涉足金融業務。2018年,公司的金融業務收入占比已經略高于金屬制品類產品。
但危機卻也由此而來。
2018年年報顯示,法爾勝出現了近十年來的首次虧損,實現歸母凈利潤-1.45億元,同比暴跌201.46%。而導致公司凈利潤虧損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商業保理業務相關的商譽減值。
一位保理業內人士透露稱,在法爾勝入主前,上海摩山的經營風格就發生了較大改變,變得較為激進。數據顯示,2014年末,上海摩山的資產規模還停留在5億多,到了2015年10月,資產規模已經增長至25億以上,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增加了4倍,且主要是依靠負債的增長。“資產規模的大幅增加源自于公司加杠桿,自然也提升了經營風險。”該人士認為。
雪上加霜的是,在這一背景下,上海摩山踩雷“羅靜案”。
7月16日,法爾勝在其發布的《關于媒體報道的說明公告》中承認,由羅靜實際控制的中誠實業及中誠實業相關方向上海摩山申請保理融資,截至2019年6月30日,尚未清償保理融資款本金28.99億元。
在市場一片嘩然之際,7月25日,法爾勝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海摩山基于上述28.99億元債權交易進行相應會計處理,計提了減值準備約1億元,導致上市公司半年度業績虧損7000萬元至1億元。
計提減值準備的同時,法爾勝還公布了上述債權轉讓的接盤方——深圳匯金創展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下稱“深圳匯金”),轉讓價格為28.99億元。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向財聯社記者分析稱,這29億債權牽扯上了“羅靜案”,回收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對于上市公司來說,能把“燙手山芋”甩掉固然是一件好事,這可能也是法爾勝受到資本市場追捧并連續漲停的原因所在。
不過,既然是原價轉讓,為何還計提了減值準備約1億元,對此,8月2日,財聯社記者致電法爾勝證券部,其工作人員僅回復稱:“你等我們公告吧。”
實際上,在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中,也要求法爾勝結合公司會計政策說明上述壞賬準備計提的原因、計算過程、計提金額的充分性及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與受讓方淵源頗深
關注函除關注1億元的計提減值準備外,還要求公司補充披露深圳匯金的歷史沿革、主要業務最近三年的發展狀況等。值得一提的是,穿透股權關系后,深圳匯金的實控人為“中植系”掌門人解直錕。同時,法爾勝的第二大股東江陰耀博泰邦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的實際控制人,同樣為解直錕。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中植系”接過“大雷”時也還“留了一手”——上海摩山與深圳匯金簽署的《債權轉讓協議》中,標的債權在相關協議簽署并生效之日起即轉讓給深圳匯金,但后者的付款期限卻延長到了一年后的2020年12月31日。
這也成為深交所重點關注的內容,在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法爾勝詳細論證深圳匯金“是否具備支付全部債權轉讓款的履約能力,是否已就履約擔保或其他履約保障措施進行約定,按期收到債權轉讓款是否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并充分揭示相關風險。”
另外,財聯社記者查閱資料后發現,上海摩山成立于2014年4月,主要發起人正是“中植系”旗下中植資本,成立時,中植資本持股達90%。成立后兩個月,中植資本就將其持有的90%股權全部轉讓給法爾勝控股股東法爾勝泓昇集團。
此后,2016年3月,法爾勝以12億元向泓昇集團等三名交易對手收購上海摩山100%股權,完成戰略轉型。
在這種千絲萬縷的關聯中,為何中植系解直錕緣何愿意接手近29億元“大雷”,更讓市場感到疑惑。對此,財聯社記者將持續關注。
存在財務危機和財務粉飾雙風險
而財聯社記者根據紅岸風險挖掘系統得知,從2013年以來,法爾勝的財務危機得分就一直處于“風險”狀態。而2015年以來,法爾勝的違約預警征兆、涉嫌財務粉飾、盈利健康水平均處于異常狀態。
此外紅岸風險挖掘系統顯示,2018年法爾勝的財務粉飾風險驟增,風險分高達66.27,相比2017年增加了近20分。
(南京,記者 王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