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注冊資本增加,由之前的37.44億元人民幣(含1500萬美元)增加至47.44億元人民幣(含1500萬美元),原有股東及股權被比例保持不變。
由此一來,增資后的華寶信托的注冊資本行業排名由此前的30多名躍至19名。同時這也是華寶信托成立以來第三次增資,華寶信托的逆勢增資引發信托圈猜想,是否意味著華寶信托的上市計劃有了新的布局?
自《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下發后,規定了信托公司風險資本計算方式,將風險系數與公司評級掛鉤,并要求凈資本不得低于各項風險資本之和的100%、凈資產的40%。
如此一來,資本實力即是衡量金融機構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提高抵御風險能力、滿足凈資本管理等監管要求上,促進業務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競爭力。
而信托公司增資的目的有四點:
一、 增加準備金,防范風險;二、 增資擴股,引進優質股東;三、 增加流動資金,處置已發生風險;四、 增加影響力和管理規模,再伺機上市……
于是前些年,各信托公司爭先恐后增資,也多次完成曲線上市。不過增資熱潮這把雙刃劍,沒有運用得當反而會弄巧成拙:一是給公司帶來經營上的壓力,資本收益率的不穩定;二是急功近利導致個案風險的增長;三是固收占比的提升導致信托主業的不穩定。
2018年后,資管新規的發布,監管力度的增強,之前陸續完成增資需求的信托公司不再一味地追求管理信托規模的擴張,重結構、強質量、有內涵才是行業達成的共識。
截至2019年8月20日,今年以來僅有5家信托公司完成增資,總計增資規模96億元,對比去年同期下滑了22.64%。這5家分別是:
光大信托(1月3日,取原股東等比例一次性將注冊資本金從34.18億元增加到64.18億元,擠進前十);東莞信托(1月8日,注冊資本金由12億元增資至14.5億元);興業信托(由50億元變更為100億元,從15名躋身到行業第7名);中原信托(注冊資本金由人民幣36.5億元變更為人民幣40億元。);華寶信托(由37.44億元人民幣(含1500萬美元)增加至47.44億元(含1500萬美元),從30多名躍至19名)。
其實信托公司增資的背后是資產規模增長的需求和監管評級變化要求。在資管新規的影響下,各信托公司紛紛大力轉型主動管理業務,項目違約造成股東不愿為其增資也是一部分。處置風險項目用多從實際項目著手,強化資金多方回籠,而不是都依仗強大的資本來化解。不過對于資本實力本身較弱的信托公司,增資需求依然存在。
關鍵詞: 信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