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五礦信托在其官網發布公告,公司名下“五礦信托-千為1號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目前持有140萬張“16正源03”(135850.SH)私募債。截止2019年9月19日,公司賬戶未收到“16正源03”的本息,亦未收到關于“16正源03”兌付情況的公告(通知)。
但不知什么原因,五礦信托今日已將上述公告網頁刪除。
另據企業預警通顯示,“16正源03”確實未按期兌付本息,已構成違約。
小債查詢相關資料發現,“16正源03”發行人為正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源地產”),發行規模20億元,期限2+1年,發行利率7.8%,當期票面利率8.8%,起息日為2016年9月19日,到期日為2019年9月19日,由民生證券包銷。
正源地產成立于1992年,總部位于遼寧省大連市,第一大股東為北京利源投資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主營業務為房地產。
五礦信托截至2019年9月19日未收到本息,也就意味著“16正源03”已經事實性違約。
2015正源地產獲準非公開發行上述20億元私募債。同一年公司還被獲準公開發行40億元的公司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償還26.829億元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之后公司于2016年7月15日和7月26日,分兩期發行規模為20億元的公司債——“16正源01”和“16正源02”,發行利率分別為7.3%和7%,期限為3+2年,投資者在第三年計息年擁有回售選擇權。
正源地產回售公告顯示,投資者回售“16正源01”64.55萬手,回售金額6.46億元;回售“16正源02”58.13萬手,回售金額5.8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回售債券曾出現“技術性違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當時正源地產手上只有4億資金,在回售前與持有機構溝通不要回售,但最終于7月15日當日持有機構并未收到“16正源01”的回售兌付本金,僅收到了利息,在7月16日晚間才陸續收到本金兌付。
對于持有人未能如期收到本金,正源地產稱是因為系統和流程出了問題,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稱,“我們這邊不會出任何問題。一切的發放以公告上的發放日為準。”
小債發現,早在今年4月,聯合評級已經將正源地產的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聯合評級方面表示,正源地產短期債務規模較大,其中兩筆公司債券合計40億元將在今年7月集中回售,還有一筆20億元的私募債將在今年9月到期,公司面臨較大兌付壓力。
而根據正源地產提供給聯合評級的償還債務資金安排,正源地產擬通過資產出售、再融資和項目銷售回款等方式應對流動性問題。不過聯合評級指出,相關措施尚在推進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9月份,聯合評級以債務重組不確定為由,再次下調了正源地產主體信用以及“16正源01”和“16正源02”的評級至”AA-“。
小債查閱正源地產2018年年報發現,公司的財務狀況確實堪憂。截至2018年年底公司有息負債123.8億元,其中短期負債21.35億元。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5.48億元,同比下滑18.76%,凈利潤虧損3.74億元,經營性現金流為2423.89萬元,財務費用卻高達9.56億元。
小債發現,就在發債募得60億現金的2016年,正源地產豪擲25億現金搞起了并購。從這起收購中,我們或多或少能看到正源地產今日的窘境的一絲端倪。
2016年10月19日,正源地產以7元/股的價格,豪擲25億現金收購國棟集團將其持有的國棟建設3.58億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23.70%。彼時,國棟建設的實控人為王春鳴家族。
目前國棟建設已更名為“ST正源”,代碼600321,截至今日收盤,股價報收1.91元/股,較當初收購跌去72.71%。也就是說,正源地產當初豪擲的25億元,如今只剩下不到7億元。
正源地產的實控人是富彥斌。相關報道顯示,1964年,滿族人富彥斌出生于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并從該縣實驗中學考入北大。并于1992年創辦大連正源房地產公司,之后公司快速發展,至2000年資本金已達到4000萬元。2009年左右,正源地產進入重慶,先后在渝投資了兩個地產項目和五個政府BT(建造-轉交)項目,5個政府項目投資總額超過5億元。2012年,由于牽扯5.57億美元借款的擔保,富彥斌被德意志信托在香港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