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A股成交額連續突破萬億元,爆款基金的神話不斷上演。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本月已有20余只基金發布提前結束募集公告,其中包含多只爆款權益類基金。
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本月已正式成立基金規模達到892.35億元,平均新發規模超過30億元,如若算上近期剛提前結束募集的眾多爆款基金,大致估算,7月份新發基金規模可能已經接近1500億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下周市場還將會有20余只新基金發行,包括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國泰基金、鵬華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募旗下新發產品。
爆款基金不斷
“最近還有什么好基金推薦,有的話記得告訴我哦。”近日,記者的總會收到類似的聊天開場白。顯然,股市的上漲和火熱成交情緒已經傳遞到了基金圈,身邊一些從未買過基金的投資者,也開始摩拳擦掌,想要趁著股市這股熱乎勁試試基金投資。
實際上,今年的基金新發市場一直都保持著較高售賣熱度。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發基金規模達到10648.36億元,創下近十年來新高。7月初的一波股市上漲行情,將基金銷售推向了新的高度。截至7月10日,7月份以來已成立新基金規模達到892.35億元,此外,還有多只基金提前結束募集等候成立。
這些提前結束募集的新基金中,均因達到首募上限而不得不采取按比例配售來控制規模。
比如,開售首日認購規模超過1300億元的鵬華匠心精選混合,按照300億元首募上限采取末日比例確認的方式實現規模有效控制;同樣是一日售罄的匯添富中盤價值精選認購規模接近700億元,最終按照300億元首募上限采取比例確認,目前已正式成立;首批開售的3只創業板戰略配售基金,因達到30億元首募上限,先后提前結束募集。
7月10日,泓德基金宣布旗下泓德瑞興三年提前結束募集并進行比例配售。根據公告,該基金于7月9日一日售罄,超過首募規模上限60億元。據相關渠道消息,該基金認購規模或超過80億元。
大成基金則是梅開二度,旗下兩只權益類基金均在近期發布了提前結束募集的公告。7月10日,大成基金宣布旗下大成創業板兩年定開提前結束募集,同日,旗下另外一只基金大成科技消費也宣布提前結束密集。
于2016年4月成立的前海開源滬港深優勢精選近期在工商銀行進行了二次首發募集,由于銷售行情火爆,二次募集規模接近50億元提前結束募集。
另外兩只創新型產品,富國創業板兩年定開和中歐創業板兩年定開均因為銷售火爆達到募集上限而提前結束募集。
考慮到近期多只爆款基金提前結束募集,暫未發布正式成立公告,據記者大致估算,目前7月份新基金總規模或已逼近1500億元。
首募規模受到管制?
新基金賣得太火,可能已經引起有關監管部門的關注。據有關媒體報道,多位公募基金人士透露,證監會機構部近日已做出窗口指導,單只基金首募規模不得超過300億元。此外,權益類基金申報受理速度也在放慢。
但沒過多久市場再次傳出消息,證監會機構部并未對“單只基金首募規模不得超過300億”作出窗口指導。
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向近期基金銷售火爆的基金公司求證。對方相關人士稱,未曾收到過有關基金首募規模的窗口指導。
幾家歡喜幾家愁,還有一些基金公司的產品并沒有享受到本輪A股上漲行情帶來的銷售福利。“產品賣得不火爆,連監管機構都不重視我們。”深圳某公募人士對記者調侃道,自7月份以來,公司已經明顯感覺到銷售基金的壓力,同行的基金產品賣得熱火朝天,近期也鉚足勁在朋友圈宣傳自家產品。
滬上某中小型公募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不會盲目跟隨市場熱點炒作,也不會去追ETF等火爆指數產品,畢竟市場份額主要被頭部公司瓜分,作為中小公司應該堅持做好投研,認準醫藥消費等具備長期投資機會的行業,固守本分,做出符合公司特色的精致產品。
今年市場頻頻出現百億爆款基金,但巨大的資金體量基金經理能否駕馭?基金經理究竟能管理好多大規模的基金?
基金研究專家王群航認為,這個“規模”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單只基金的規模,另一個是基金經理在“一拖多”背景下所管理的多只基金的合計規模。還要看其是單獨還是合作管理,如果是合作管理,是雙人,還是三人、四人。在多人管理的情況下,關注那位基金經理的管理權限有多大,這些都將折算成可量化的標準。這一切都需要調研。
至于“天花板”,也要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規模,另一個是投資范圍,以及基礎市場行情的風口。
波動反而是投資機會
在當前火熱的市場行情下,爆款基金的動向牽動著市場所有投資者的心,下周還將有20余只新發基金開售,基金類型大多為偏股混合型和靈活配置型基金。此外,還包括少量ETF及其聯接基金和純債型基金。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負責人胡立峰認為,大力發展權益基金的政策經過兩年多的持續性推動終于迎來開花結果,全社會對股票方向基金的熱情大幅度上升,階段性發行比較火爆。上半年公募基金良好的發行募集情況,進一步凸顯我國資本市場、股票市場與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的持續、穩健與韌性。
但也有一部分投資者對爆款基金頻現感到擔憂,市場短期漲至較高點位,害怕追高入場被套,導致當前投資者心態猶豫不定,糾結是否會因此踏空下半年的投資機會。
對于短期市場的快速上漲,銀華基金業務副總經理、A股投資總監王華認為,主要是源于低估值的金融地產周期類板塊補漲。目前市場的主要問題不在估值,而在于漲速過快。短期漲速過快,形成獲利盤較多,如果后續買盤的持續性不足,或將出現震蕩調整。但這并不意味著A股會走熊。從中長期來看,尤其對于立足基本面研究的價值投資者來說,市場出現波動反而是投資機會,更應該從長線視角去購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
王華表示,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逐步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來提高理財收益將是一個長期趨勢。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產品,而不是一味追逐爆款新基金。在市場大幅波動時,精準擇時有很大難度,普通投資者可以選擇基金等專業機構管理資產,用定期定額等方式理性投資,才是長期致勝之道。
德邦基金投資五部執行總經理、基金經理夏理曼認為,當前A股估值與國際比較仍有較大優勢,外資對A股的配置比例持續提升,今年以來國內居民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比例,公募基金不斷發行爆款權益類產品,機構資金規模不斷擴張,市場增量資金陸續進場,成交量不斷放大,因此看好下半年A股市場的整體表現。
在行業及公司選擇方面,夏理曼建議,未來以公募基金及外資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對股價的定價權將持續提升,如何優選成長性好的行業龍頭公司至關重要,未來持續看好科技、大消費等領域,可重點關注TMT、券商、醫藥、食品、新能源等行業。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關鍵詞: 新基金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