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上市以來,小鵬汽車(XPEV.US)經歷了短暫的高光時刻,股價最高漲至25美元,而今險守20關口。不過,即便上市7日股價下跌超過13%,它依然值得被看好。
全文邏輯:
1、中國電動車具備超級勢能;
2、小鵬整車級別的OTA優勢;
3、定價策略:盯住最大的價格帶市場;
4、何小鵬這個人。
中國電動車具備超級勢能
造車,一直被稱為“工業制造的皇冠”,它是一個國家制造水平的標桿。
汽車是一個無比成熟的行業,在傳統車企巨頭的發動機、變速箱等技術層面,新公司沒有任何機會。
如果拉長時間維度,過去100年里,全球汽車工業幾乎沒有創業公司出現,直到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Tesla)打破僵局,中國在近20多年里也少有新車企產生重大突破。
新機遇來源于兩點,一是汽車電動化降低了進入門檻,在整車環節產生了新機會。
第二是電動化之后更容易實現智能化。
從特斯拉到小鵬、理想,就像iPhone手機一樣,自交付第一輛車后就開始不斷地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這也是未來自動駕駛的基石。
從這個角度來說,汽車的確是我們今天用的硬件設備里智能化程度最差的,遠遠低于手機。
所以電動車對比傳統燃油車,不僅僅是能源革命那么簡單,更像是蘋果對比諾基亞、智能手機對比功能機,是一個顛覆性的機會。做車雖然很難,需要錢、團隊、供應商體系、國家政策方方面面都到位,但今天在中國這些東西都匯聚在了一起——這是一個超級勢能。
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史一直令人揪心,早期“用市場換技術”被證偽,燃油車最重要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中國企業離世界一流水平依然相差甚遠。
在這個大背景下,電動車被寄予“彎道超車”的厚望。站在這個足以誕生超級富豪的大產業前,任何一位入場的戰士都身懷絕技。
小鵬整車級別的OTA優勢
針對電動車這種全新的超級產業,投資的“快”和“狠”是第一位的,歷史不會給第二次機會。
2018年初,經緯投資了小鵬汽車。小鵬汽車是國內造車新勢力中最像特斯拉的一家,但區別是,特斯拉的產品核心在于自動駕駛能力,小鵬追求的則是智能化操作系統(Xsmart OS),也就是在應用層面上更為突出。
這有點像蘋果IOS的路徑。小鵬在軟件體系上,把研發生產、軟件硬件等所有要素都耦合在一起,做一個比較大的封閉體系,以追求信息循環的高效率。所以對于小鵬來說,車上所搭載的那套系統才是核心。
電動車的操作系統不是研發出來就完事了,它需要不斷更新和升級。這時候OTA技術也成為了電動車廠的標配,小鵬在這方面也投入巨大,實現了整車級別的OTA。
電動車的OTA升級,不僅僅是升級娛樂系統、UI界面,而是對所有的固件系統,包括動力層面都可以升級。傳統汽車在買回家以后,基本上完全定型了,30年前的車型在30年后幾乎一樣。但對于智能汽車來說,買了之后可以持續升級,在這個前提下,智能汽車才是一個活的產品,這是燃油車很難做到的。
自2018年底至今,小鵬共進行了8次OTA升級,系統可以實時把傳感器數據上傳到云端,通過標注去訓練深度學習算法,再把改進的算法或是升級包OTA回到用戶的車里。
小鵬也有很大的智能化潛力:歷次OTA升級一覽
根據小鵬汽車剛剛遞交的IPO文件,小鵬在過去兩年的研發總投入高達37.5億元人民幣,在所有員工中,43%專注于研發,這部分的66%專注于汽車設計和工程,剩下的34%一半在自動駕駛,一半在智能操作系統。
定價策略:盯住最大的價格帶市場
在定價策略上,小鵬比較專注于大眾市場,定價在15-30萬區間。年輕人對車最能接受的兩個價格段分別是10多萬和20多萬,30萬以上就是BBA(奔馳、寶馬、奧迪)的天下,所有人實際上都在與他們競爭。
目前,小鵬發布了兩款車型:早期的緊湊型SUV G3和轎跑P7,P7是何小鵬加入公司后設計規劃的。小鵬P7的出現,打破了國內造車新勢力缺少中高端純電動轎跑的空白,也讓特斯拉Model 3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內競爭對手。
不過,P7的定價其實比特斯拉國產版Model 3更低,雖然Model 3最便宜的版本是28萬,但只有黑色座椅和黑色外觀,想要有任何改動都需要加錢,最終落地往往需要30萬以上。而小鵬P7的定價在23萬-34萬,其實避開了特斯拉的價格段。
小鵬的定位就是這么清晰,它可能并不奢華,但針對的就是高性價比市場,它的定價整體低于特斯拉、蔚來和理想,產品力體現在續航和智能上,P7是目前續航里程最高的純電量產車型之一。
何小鵬這個人
在創辦小鵬汽車之前,何小鵬已有過一段長達13年的創業經歷。
時間回到2004年,27歲的何小鵬離開了工作6年的亞信科技,選擇辭職創業,拉上大學校友梁捷一起創辦了UC優視。彼時已是中國首富的網易創始人丁磊,不僅向何小鵬提供了80萬的貸款和網易的服務器,還把自己的辦公室借給了他。就在這間小小的辦公室,何小鵬認識了時任網易總編輯的李學凌。
也是在這一年,經IDG資本的一名投資經理介紹, 何小鵬結識了IDG資本合伙人楊飛,楊飛很看好這個年輕的創業者,自此結下淵源。
2006年,已經創業的李學凌為何小鵬牽線認識了時任聯想投資副總裁的俞永福。雖然UC這個項目沒有通過聯想投資部的投票決議,但俞永福找到了雷軍,后者當即表態:“你去UC,我就投。”于是,俞永福帶著雷軍給的400萬元來到了廣州,加入了彼時還在居民樓中辦公的UC。
2014年,成立10年的UC以43.5億美元賣給了阿里巴巴,這是當時中國互聯網史上最高并購金額。一夜之間,37歲的何小鵬實現了財富自由。
2017年2月16日,何小鵬的兒子出生。初為人父,何小鵬內心有了更深的目標感:“是不是我應該做一件讓我兒子更驕傲、更開心的事情?”后來何小鵬回憶,“在那一刻,我才想到也許我應該走出原來的舒適區,走到一個更大的一個變化的場景去。”
不久后,何小鵬從阿里巴巴榮退,開啟了自己的第二段創業之旅。
當初考察小鵬汽車時,IDG資本的多位投資人飛到廣州,回去一匯報,投資決策委員會立馬拍板同意。就這樣,IDG資本成為了小鵬汽車A輪融資的重要投資方。
楊飛回憶:“IDG和小鵬團隊認識已久,當時小鵬創辦UC,已然驗證了其從0到1和從1到N的操盤能力。更重要的是,即便在加入阿里這樣的大平臺后,小鵬還能擁有再創業的熱情和敢于吃苦的耐心,這實屬不易。所以,當時他有創業的想法時,我們也非常鼓勵。事實證明,此后項目的融資、商業化應用、建廠落地都得到了快速推進,都超出我們的預期。”
造車的成本是巨大的,何小鵬曾感慨:我知道很花錢,但沒想到這么花錢。
小鵬汽車一路走來也獲得了多輪融資,6年總融資額超過了180億美元。
小鵬汽車背后有IDG資本、晨興資本、GGV紀源資本、春華資本、經緯中國、紅杉中國、高瓴資本、光速中國、鐘鼎資本、云鋒基金、昆仲資本、順為資本等VC/PE機構,更有阿里巴巴、小米集團等產業巨頭加持,以及天使投資人姚勁波、張濤、戴科彬和何小鵬自己出資。
小鵬汽車,其余說是“互聯網造車”,更像一家科技企業,在何小鵬的理解里,未來一定是智能網聯汽車的市場;小鵬汽車不僅僅是電動車,而是更智能、能夠在中國復雜多變路況下實現自動駕駛的電動汽車。
何小鵬說自己是一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從長期看,智能汽車這條賽道上的趨勢是明晰可見的,這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長跑,前途是光明的,中長期里他樂見其成。但在這個過程之中,會有無數的坑坎和迷途撲面而來,困難、挑戰、陷阱都必不可少,在短期內又是悲觀的。他自己已經做好了這樣的心理準備,選定方向,打持久戰。(編輯:肖順蘭)
(文章來源:資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