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晚,精工鋼構(600496.sh)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公告顯示,該公司此次定增吸引了近40家機構前來報價,最后中標的包括興證全球、嘉實基金、廣發基金等大型公募基金,中國人壽等保險機構,以及明星私募高毅資產的高毅曉峰2號致信基金、高毅任昊優選致福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等,可謂公募、保險、私募龍頭齊聚,難怪最終定增價格比底價高出20%多。
精工鋼構(600496.sh)去年遭遇原大股東債務危機,今年初又遇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這一年來可謂在驚濤駭浪中穿行。然而此次火爆定增顯示,不但一年來原有的日常經營未受影響,反而展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和生命力,從建設火神山醫院到疫情中逆勢承接百億訂單,再到利潤、現金流雙雙超預期,定增贏得機構爭搶,實現鳳凰涅槃。
鳳凰涅槃:實控人變更這一年
一年前,精工鋼構面臨了原大股東債務危機帶來的信譽挑戰:當原大股東精功集團宣布進入破產重整后,上市公司與精功集團之間是否存在違規擔保和資金往來?公司的日常經營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上市公司是否會被實控人經濟問題拖垮?……各種質疑、擔心紛至沓來。
當地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營業部負責人告訴記者,2019年7月精功集團出現債務危機后,他們十分關注,當時該銀行對“大精功”(精功集團)沒有授信,但與精工鋼構有業務合作,非常擔心風險是否會傳導,并制定了預案,一直在密切關注其公司業務、分析現金流狀況等等。
其實由于精功集團只是精工鋼構的間接股東,兩者間本來也沒有資金往來,業務上精工鋼構也一直是自己獨立的品牌和團隊,再加上精功集團事件后,公司果斷進行了實控人變更,當地政府也對精工鋼構尤為重視,嚴防不必要的風險傳導。“經過幾個月的連續調查和觀察,我們發現切割的策略很有效。公司2019年營收非常好,凈現金流大幅增長,而且是連續多年增長。業務非常清晰,現金流方面,雖然不能說特別充足,但是有大幅增長,所以我們維持了原有授信,其他幾家大行也都跟進,有了同樣的結論。”上述國有銀行人士對記者表示。
精工鋼構方面表示,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抽貸停貸,也沒有任何一個業務伙伴中止合作。
精工鋼構當時面臨的第二重質疑是直接控股股東精工控股(“小精工”)會不會受到“大精功”的牽連,甚至變賣所持有的精工鋼構的股份,影響到精工鋼構控制權,畢竟此前“小精工”將所持的精工鋼構的股份進行了高比例質押。這一問題,在此次精工鋼構定增過程中,也成為證監會審核的關注點。根據精工鋼構回復證監會反饋意見的公告可知,精工控股的質押風險非常低:其質押方式均為場外質押,質權人為銀行,質押中僅有10%有預警平倉線且預警平倉線所對應的股價也十分低,總體上股票強制平倉的概率很低。同時,精工控股的產業版圖中,除精工鋼構之外,其他業務板塊健康增長,自身償債能力不成問題。其中高新化纖板塊所經營的是全球最大的化學法循環再生纖維業務,去年營收接近50億元,凈利潤接近1.5億元,而新型建材業務年度貢獻的凈利潤也逾5000萬元。除了以上實業板塊之外,精工控股還持有多家銀行的股權,每年有穩定的分紅。目前精工控股合并口徑總資產為232億元,凈資產70億元,而其本級單體的總資產為40億元,凈資產6.3億元。總體上看,精工鋼構的股票質押平倉風險非常有限。
如今,公司蒸蒸日上的業績、金融機構的信任以及資本市場的股價表現,都說明精工鋼構已走出原大股東破產重整的陰霾,鳳凰涅槃,迎來新的發展起點。
轉型提質:創新引領推進千億夢
從精工鋼構近年來定期報告可知,公司一直積極致力于業務模式的轉型升級。以“裝配式建筑”為抓手的產品創新,和以“EPC總承包商”為目標的商業模式創新并舉,由“建筑鋼結構”向“鋼結構建筑”升級,并在此轉型過程中,實現產業鏈定位的提升、盈利能力的提高和現金流的改善。厚積薄發,多年的創新引領在新冠疫情這樣的特殊事件時,優勢自然而然地凸顯出來。
2020年上半年,精工鋼構上演了逆市開門紅,強勢接下訂單近100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近50%!其中EPC裝配式業務的新簽訂單達40億,在總訂單中的占比接近40%,較2019年全年的31.5億元大幅增長;在營收結構中,EPC裝配式業務的占比也從2019年7%上升至15%。這些都標志著公司的戰略轉型已有了實質性的成果,轉型帶來的業績提升正在逐漸體現。
7月21日,精工鋼構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證監會批準,8月28日,公司再融資股份登記上市。公告顯示,此次定增,共有近40家公司來報價,最高認購比例達1:2.5,認購相當火爆。最終定增價格,比底價高出20%多,最高報價與報價前一日收盤價僅折價8%。而且此次中標的定增投資者陣容也相當豪華,基金、保險、私募機構獲配金額幾乎各占三分之一,且均為大機構,反映了市場各類專業投資機構對公司發展前景的一致認可。其中,高毅資產的明星基金經理鄧曉峰和吳任昊雙雙同時以大手筆入局尤其受矚目。高毅資產作為業內知名的百億私募,不僅總體收益表現穩定,尤其以價值投資見長,其高比例獲配,使精工鋼構不僅成為了“馮柳股”,更確立了其“價值股”的市場形象。
當下,中國的建筑行業正面臨著歷史性的變革時機。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希望建筑業通過變革改變建筑行業高能耗、低品質的粗放作業模式,另一方面,行業內競爭主體數量眾多但專業能力弱的競爭格局也有待重塑。僅2020年7月份單月,行業主管部門就聯同發改委、人民銀行等多部委,連續出臺了三項政策: 7月7日住建部頒布了《關于大力發展鋼結構建筑的意見(征求意見稿)》, 7月24日住建部、發改委等七部門共同印發《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的通知,7月28日住建部又聯合了發改委等13個部委印發了《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上述政策都旨在推動鋼結構建筑的應用,特別是在公建領域的使用,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向EPC總承包商模式轉型,并且指出推行建筑工業化的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建筑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打造“智能建造”。在政策東風下,精工鋼構憑借多年積累的技術、品牌、管理、團隊和實踐優勢,將會迎來公司發展的再次騰飛。
根據公司投資者熱線介紹,公司在實現了將建筑產品化、標準化的基礎上,目前正在考慮如何提升公司的市占率。為此,公司戰略定位于“創新驅動的鋼結構建筑科技型平臺公司”,以自營自建和加盟連鎖兩種方式并行,把目光對準了更為寬廣的鋼結構建筑EPC總承包藍海市場。“中國的建筑市場容量有20多萬億,鋼結構建筑至少有幾萬億的市場,精工鋼構只要擁有10%的市占率,就是千億的產值”。公司如是說。
這也許就是吸引包括高毅資產在內的各路投資家們長期關注點之所在:在當下起伏波動的經濟世界中,精工鋼構是少有的一類標的——其業務和技術既具有磐石般的穩定性,在中國經濟啟動內循環的大背景下,又因為新藍海的出現而不缺乏成長性。相信作為行業引領者的精工鋼構正乘勢而起,千億規模之夢開始加速實現。(來源:和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