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中通在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同時在美國、中國香港兩地上市的快遞企業。事實上,今年的物流行業在資本市場中顯得尤為熱鬧:圓通獲66億元12%股權支持,申通獲阿里間接增持股份至25%……可以預見的是,物流企業“廣積糧”,價格戰不僅不休,甚至會愈戰愈烈。
時隔四年再上市
中通在港開盤首日,港股市場傳遞出的信號便與四年前的美股市場有所不同。9月29日,截至記者發稿,中通快遞港股報237.8港元/股,漲幅為9.08%,最新市值為2018億港元。其開盤首日最高漲幅達到了11.93%,市值為2070億港元。
將時間倒推至四年前,據相關媒體報道,2016年10月27日,中通在紐交所掛牌交易,開盤價為18.4美元,較19.5美元的定價低約5.6%,截至收盤,中通快遞跌幅達15.02%,報收16.57美元。與美股市場相比,港股市場對中通快遞的興趣和期待明顯更高。
至于赴港上市的動機,中通集團董事長賴梅松向北京商報記者解釋道,“美國市場對國內快遞行業的了解存在一定的距離”。
根據公告,中通本次計劃發售4500萬股A類普通股,最終發售價為每股218港元。假設超額配股權未獲行使,估計全球發售募集資金凈額約為96.74億港元。其介紹,約50%將用于基礎設施和產能開發,包括購置土地、車輛、分揀設備等;約25%用于賦能網絡合作伙伴及增強網絡穩定性;約15%用于投資物流生態系統,包括倉儲、貨運代理、零擔貨運、冷鏈物流等;約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加碼價格戰
在儀式現場,一位投資分析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中通此次上市不僅是為基礎設施建設再添資本助力,加速拉開與同行的距離,其實從去年中通率先發起價格戰后,快遞行業一度打得非常激烈,中通此舉便是為加快行業出清。
在2020年二季度財報中,中通毛利率為27.6%,較去年同期下降5個百分點。剔除跨境業務收入后,單票收入1.29元,同比下降20.9%。中通在財報中表示,公司隨時準備與網絡伙伴共同爭取市場份額的持續擴大,并分擔由于競爭帶來的壓力。與此同時,9月16日舉行的客戶開放日上,中通也顯露出以低價進軍高端市場的動作,在試運營一年后正式對外公布星聯航空時效件,并以7.5折的價格對標順豐航空同類產品。
不過,從客戶需求來看,低價的吸引力似乎在減弱。一位服飾品牌商就曾向北京商報記者指出,企業合作的物流商不止中通一家,主要原因是區域之間物流服務參差不齊,即使是同一品牌,也無法做到服務質量的統一。
在客戶開放日的會上,賴梅松曾坦言,中通在時效、上門攬收,包括承諾方面做得還不夠。
能預見的是,物流企業以低價搶奪競爭對手客戶資源,擠壓利潤的同時勢必也將影響服務質量的可控性。付出的代價不僅是對強勢資本的持續依賴,服務的不穩定性和產品的同質化也將削弱企業對客戶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從而處于被動選擇的境地。
不僅如此,順豐旗下加盟制快運品牌順心捷達推出“順心空運”產品,似乎是對中通低價打法的回應。資料顯示,產品時效為8-36小時,涵蓋極速達、次日達和隔日達。其中,36小時隔日達產品被介紹為“接近陸運的價格,體驗空運的時效”。
一位接近順心捷達的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推出該類產品主要是為滿足客戶需求。在陸運對接方面,目前使用的是順心捷達的貨車資源,不排除未來會與順豐快運的資源聯動。
行業“廣積糧”
物流企業的暗自較勁已顯露刀光劍影,背后的電商企業又為物流同行間增添了一股暗流。
9月21日晚間,申通快遞發布公告稱,根據《經修訂和重塑的購股權協議》,阿里巴巴投資32.95億元,間接獲得申通快遞10.35%的股份,累計間接持有申通快遞上市公司25%的股份。
阿里扶持申通一方面是為緩解其今年不斷下滑的營收頹勢,更是為在“雙11”前保證整個物流大盤的暢通。“在今年整個快遞行業承受著較大經營壓力,比較難熬,從阿里對圓通、申通的加持就能看出,阿里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在大局上,以資本輸血是為了維護快遞網絡的穩定性并保證服務質量”,上述分析師說道。
而獲得阿里66億元的圓通,則在公告中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億元。其中,擬28億元用于多功能網絡樞紐中心建設項目,而6億元用于運能網絡提升。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上述兩家快遞企業均傳出封殺極兔速遞的消息。據相關媒體爆料,根據申通的通知,各加盟公司(含承包區)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加盟極兔網絡及承包區;攬派兩端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代理極兔業務。
無獨有偶,就在9月,市場傳出極兔速遞正在新一輪融資的消息,融資數額近百億元。對此,極兔速遞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便回應。“極兔能生長起來,除了順應國內快遞件體量不斷增長的態勢,也顯露出加盟制快遞企業對網點的把控能力仍然不夠,”一位快遞資深人士解釋道。
資料顯示,極兔速遞于今年3月進入國內市場并迅速起網,對接的企業包括拼多多、當當、蘇寧易購、抖音等。在業內,諸多人士認為極兔速遞與拼多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極兔對于此事一直對外保持沉默。據相關媒體爆料,極兔速遞部分網點的眾多包裹來自拼多多。
在“雙11”前再添通達系企業圍堵極兔速遞,顯示出阿里對極兔速遞借大促獲快件流量輸入的警惕。伴隨著拼多多業務量的上漲,將物流的數據資源握在手中成為必行的一步。阿里對通達系企業越增持控股,其對拼多多產生的威脅便與日俱增。
盡管中通尚未傳出與極兔速遞有何糾葛,但阿里為其第三大股東,持股占比達8.7%。值得一提的是,從紐交所轉至港交所的四年間,中通戰略方向與規劃也在變化。賴梅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四年前,中通的定位是做產業鏈、生態圈的設想,但現在方向已經明確,成為一家綜合的物流服務商。“快遞行業未來的競爭一定是全鏈路、綜合物流網絡的競爭,因此要求企業在資源整合與協同上具備較強的能力”,賴梅松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趙述評何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