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A股醫藥板塊呈現普漲態勢,未名醫藥(002581.SZ)早盤漲幅一度超過8%,之后漲幅雖有縮小,但仍在5%左右波動,下午2點半疫苗產業鏈突然跳水,公司股價由漲轉跌,至收盤時收跌3.97%。
10月中旬以來,未名醫藥股價開始走強,10月20日更是錄得漲停。然而股價走強卻不能改變未名醫藥基本面不利的局面。
20日晚間,未名醫藥公告稱,將原年審會計師事務所,由中喜會計師事務所(下稱“中喜”),變更為大信會計師事務所(下稱“大信”)。
2020年半年報顯示,未名醫藥虧損8000萬元,再早前,公司預告三季報將虧損1億元至1.2億元。
作為曾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北大生物資產”領軍人,未名醫藥這幾年來利潤過分依賴投資收益,而參股公司股東之間矛盾重重;控股股東嚴重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實際控制人存在變更風險,危機重重。
突然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更換會計師事務所向來是公司治理和財報可能存在問題的一個指征。而中喜在2017至2019年的三年里,均給未名醫藥出具了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2015年,未名醫藥借殼萬昌科技上市。作為未名醫藥的借殼標的,萬昌科技于2011年5月20日在深市中小板上市,上市之后均是由大信審計,到2016年,未名醫藥將財務審計機構變更為中喜,但從2017年開始的連續三年年報,中喜都出具了保留意見。
從審計費用來看,大信此前每年實收審計費用40萬元,至2015年,要價突然翻倍,變為80萬元。
2016年,未名醫藥以60萬元審計費用找到了中喜,但2018年,中喜的要價也突然翻倍至120萬元。至2019年年報,中喜實收的審計費用,又在2018年基礎上翻倍有余,達到了248萬元。
與其他審計費用在同一水平的上市公司動輒上百億營收規模相比,未名醫藥年銷售額只有5億多元,審計工作量與審計報酬顯然并不匹配。
一位審計專家告訴記者,一般一家公司的業務是穩定的,審計工作量也是相對穩定的,如果審計機構突然大幅度提高審計費用,而公司的報表合并范圍和業務量并沒有較大的變化,那么一定是工作難度和工作量加大了,再或者就是,公司內控可能出現問題,審計風險加大,審計機構以更多的要價來覆蓋審計風險。
中喜對未名醫藥2019年年報出具保留意見的基礎事項包括:無法對公司參股的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下稱 “北京科興”)的投資收益及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金額發表恰當的審計意見、無法對控股股東違規占用資金的完整性獲取充分的審計證據,公司存在實際控制人變更的風險等等。
失控北京科興
對北京科興的投資及其收益無法獲取審計證據是老生常談——未名醫藥已經三年無法好好對北京科興做相應審計了。
但未名醫藥的利潤,對北京科興的依賴度非常大。2019年,記載在未名醫藥賬簿的對北京科興投資收益,為1.28億元。而公司合并報表凈利潤卻只有730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撇除北京科興的投資收益,未名醫藥2019年將錄得虧損。而中喜無法從北京科興處取得審計證據,自然對未名醫藥的財務報表數據不敢背書。
2018年年報顯示,未名醫藥因計提商譽減值而虧損。10月14日晚間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0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1.09億元~約1.26億元;2020年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660萬元~3319萬元。
北京科興的這筆投資,對于自我造血能力疲弱的未名醫藥至關重要。
2015年,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未名集團”)作為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頂著“北京大學和廈門市政府在生物醫藥科技領域合作的結晶的光環”,將旗下資產未名醫藥借殼萬昌科技上市。
未名醫藥研發隊伍中有多名包括董事長潘愛華在內的博士專才,借殼交易對價達到了29億元。彼時未名醫藥提出的“百千萬億工程”和“五個世界最大的生物醫藥基地”口號,導致萬昌科技借殼前股價一波聲勢浩蕩的“9連板”。
天眼查信息顯示,早在2001年,未名集團就已是北京科興的股東。2015年未名醫藥借殼上市之前,未名集團將其中一部分股權轉讓給未名醫藥全資子公司,未名醫藥從而一直擁有北京科興26.91%的股權。
從借殼上市時的審計報告可以看出,當時,未名醫藥花了將近2億元,取得這26.91%的股權。彼時未名醫藥針對北京科興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記錄的是1.92億元。
至2019年年報,未名醫藥持有的北京科興股權比例并未發生改變,但是賬面價值卻增加到5.63億元。
從未名醫藥歷年年報來看,增加的3.7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全部由北京科興實現的凈利潤按持股比例折算過來。但實際上,未名醫藥并未獲得任何分紅。
據公司公開披露的信息,北京科興主要股東因公司重大發展問題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了財務資料、財務數據被惡意轉移出公司的情況。盡管未名醫藥董事長潘愛華同時也是北京科興的董事長,但實際上北京科興已經被其主要創始人尹衛東所把控。
鑒于此,未名醫藥賬面上對北京科興的5.63億元長期股權投資,什么時候能夠順利變現,以及能不能夠落袋為安,變數太多。
控股股東已無資產可償債
另外,公司存在嚴重的資金占用問題。截至2019 年末,公司被未名集團非經營性占用的資金余額為5.07億元,利息5435.67萬元。
預付款和在建工程可能是未名醫藥涉嫌資金被占用的資產科目。據披露,未名集團通過收取工程款、設備款、技術轉讓款、代理權采購款等形式,通過第三方占用未名醫藥資金。其中部分資金轉款路徑由子公司廈門未名及天津未名預付款給其供應商,供應商轉款給未名集團的債權人,最終形成資金占用。
截至9月23日,未名集團持有未名醫藥的26.38%股份,已悉數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
2019年年報,控股股東以四項藥品技術和上市公司體外的吉林未名100%股權,用于沖抵向上市公司的非經營性借款2億多元。但中喜拒絕就此項資產抵債的公允價值背書。
而公司辯稱,上述資產的取得,是公司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護股東權益而執行的緊急避險資產保全措施,未名集團已無其他可執行的資產用以抵償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