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也不知道送自己點什么好。
湖北黃岡人汪林朋的選擇是——送給自己180億資產。
2019年12月26日,居然之家借殼武漢中商的年度大戲終于鳴鐘定音,開盤價11元,收報于11.47元。根據汪林朋的持股比例,汪林朋的身價高達370億元,在此前一個月最新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這個數字還定格在193.7億。
2019年還沒有過完。今年,汪林朋50歲,居然之家創立也剛好20周年。
1.狂言在資本的風中消逝
在一個人盡享人生得意之時,回味他發過的昏,算不得什么冒犯。
汪林朋不是一個高調的企業家,20年來,他隱身與居然之家的藍色光暈之后,默默地掌舵著這艘家居巨輪。可是,最讓公眾記憶深刻的,恰恰是他做過的一個錯誤選擇。
2013年的“雙十一”之前,面對來勢洶洶的電商,居然之家鮮有地聯合家居行業的幾大對手,與紅星美凱龍、吉盛偉邦等19家行業內最大的連鎖或區域賣場,向電商發出檄文:
“不能變相讓賣場成為電商的線下體驗場所”,“未經賣場允許,不許利用賣場的商標、商號進行宣傳”,“不許通過電商移動POS將賣場的業務轉至他處交易”。在這則以行業規范為名的文件中,雖然沒有點名道姓,誰都看出一股子怨氣指向了誰。
改變到來時,人群里叫得最大聲的,可能恰恰是最害怕的。豪氣沖天也要看看自己所處的時代,電商大潮沒有為家居行業的怒吼做出任何停留,兵不血刃地呼嘯而去。
怕不是個辦法,生活總要過下去。
2017年,居然之家通過品牌升級,悄悄把原來的廣告語“裝房子,買家具,我只來居然之家”,改成了“裝房子,買家具,線上線下,我都來居然之家”。
就在發現了這點微妙變化的行業觀察者哂笑未休之時,居然之家的下一步棋驚掉了所有人的下巴:2018年2月11日,居然之家啟動了創立了19年來的首輪融資,融資額130億元。人們翻閱著新聞稿,看清了16家投資機構里排在第一的那家名字——阿里巴巴。
這一天,汪林朋穿上了“迎娶太太時穿過的”粉紅西裝;阿里巴巴CEO張勇也開始大談居然之家與阿里巴巴同年創建之革命友誼。談笑間,居然之家已經擁抱數字化,所有人都把2013年的小風波忘到了九霄云外。
事實證明,企業聯姻起來“生孩子”,可比十月懷胎要快多了。8個月后的10月12日,居然之家和天貓聯手,把位于北京世紀金源的店面深度改造為“新零售數字化賣場”,打通了線上線下。
想想也對,居然之家雖然抵制過“電商”,人家可從來都沒說要抵制“新零售”啊。
2.不被困于任何一灘泥潭
沒有企業家不犯錯誤。
汪林朋對于電商的前倨后恭不足以阻礙這家企業,企業發展道路上遇到的一顆顆地雷卻可以。從這一點看,居然之家是一家值得記錄的企業——在成立的20年里,它優美地閃掉了每一顆地雷。
1999年,剛滿30歲的汪林朋被調任至新成立的居然之家任總裁,這家企業的前身是位名叫張雷的商人創辦的居然裝飾城。不幸的是,張雷在裝飾城突發的一場火災中喪生,張氏家族將裝飾城轉讓,公司變身為國企。
汪林朋第一顆排掉的地雷就是股權。
汪林朋從大學畢業后進入體制,成為商業部的“一塊磚”。此后,汪林朋在商業部的下屬企業被多次調任,直到接手居然之家。汪林朋的體制內經歷加深了他對商業游戲規則的看法,他開始靜靜等待屬于自己的機會。
恰逢2000年前后國企改制春風盛行,居然之家在2001年開始積極擁抱混合所有制改革,汪林朋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增加持股比例。
資本騰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汪林朋在十多年的時間里日拱一卒,在2018年那場第一輪融資之前,汪林朋直接間接持有居然之家93.75%的股份。
比起那些國有制出身卻事后深陷股權泥潭的企業,汪林朋操盤居然之家的遠見可見一斑。
第二顆地雷是低質競爭。
在汪林朋接手居然之家的前一年,中國實行了半個世紀的福利分房制度徹底終結。這對于汪林朋來說本是個利好。房改后,中國房地產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大量的新房等著裝修,作為家具賣場,什么都好賣,這行幾乎不存在競爭。
可是,有暴利的地方就有渾水摸魚之徒,驕傲的利潤率散發著誘惑的味道。裝修是一類消費者反饋更為緩慢的市場交易,被低劣材質所騙的消費者常常哭訴無門。翻開那時候各地都市報的民生版,關于家居裝修的投訴比比皆是。
我們“事后知葛亮”地來看汪林朋的居然之家,自然知道他不是一個“騙一筆錢就跑”的狡詐之徒,否則他也不會縝密布局,逐步增持公司的股份——誰會拿自己的錢砸自己的牌子呢?
問題就在于,汪林朋如何把“鄉親們我是好人啊”的牌子舉得高高的,從而讓消費者看到。
2002年,北京的市民從電臺中聽到“居然之家,先行賠付”的廣告。
今天,“先行賠付”這個模式已經通過阿里巴巴身體力行的宣傳廣為人知,可是在2002年,誰能證明,你喊出的不是一句漂亮又空洞的口號?
禍兮福之所倚。
半年后,某暖氣品牌暖氣片漏水,導致1000多戶房子被泡。權威部門檢測認定,該暖氣片接口處焊接不合格,充水受壓時容易爆裂,屬于嚴重質量問題。當人們找廠商追索時,代理商灰溜溜地消失,品牌生產廠家也閉門歇業。
北京有13家家具商場銷售過該品牌的暖氣片,其中大部分商家都在忙著甩鍋。這時,汪林朋拿出150萬元,對從居然之家購買到問題暖氣片的家庭進行了全額賠付。
在商言商,我們不去起高調標榜“誠信”,但是不得不提,汪林朋的遠見真是企業最好的廣告。
汪林朋對于家居流通業的食物鏈看得很清:賣場是地主,比商戶強勢;在消費過程中,商戶又比消費者強勢。因此,賣場出面幫消費者解決問題,就可以平衡食物鏈中的關系。
居然之家所做的,實際上就是“制度建設”。通過建設明確可行的行業制度,居然之間不但避免了企業陷入“劣幣驅逐良幣”的爛泥,反而拉高了整個行業的標準。
2002年之后,北京的家具賣場中,哪家不實行“先行賠付”,哪家便被消費者最先拋棄,這比淘寶還早了一年。
3.資本游戲背后的楚商商幫
12月20日,敲鐘在即的汪林朋抽出了寶貴的時間,參加了在武漢舉辦的第四屆楚商大會。湖北商人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念鄉之情。
至少從汪林朋來看,選擇根植湖北的武漢中商作為借殼標的,很難說選擇其中沒有些許的鄉土情懷。
事實上,九省通衢的武漢憑借地利之便,國營商超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聞名全國,骨子里還帶著舊時光里的榮耀。
武漢的四大國營商超,無不是資本所圍獵的對象:湖北首富閻志的卓爾控股五年六次舉牌漢商集團,絲毫不掩飾自己的雄心;銀泰集團穩坐在鄂武商A的大股東之位,銀泰掌舵人沈國軍早年曾在武漢求學;新光控股、永輝超市在資本市場大肆爭奪中百集團。
武漢中商也曾一度為綠地金控所中意,汪林朋虎口奪食。可惜借殼的歷程卻沒有想象中那般順利:年初便公布的借殼案接連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直到年尾才最終成型。其中曲折本文暫且不表。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無論是以資本市場的縝密程度,還是以汪林朋的深謀遠慮來看,2018年初的那場Pre-IPO輪融資與最終的借殼上市,一定是一場鋪陳已久的資本游戲。
在16家被引入的投資方中,阿里巴巴太過耀眼、也太過戲劇,掩蓋了其他15家機構的身影,事實上,仔細翻看居然之家的投資者,不難看出汪林朋的“楚商朋友圈”。
泰康系的陳東升、東亞實業的毛振華通過此次投資成為居然新零售的股東。人們都知道這兩人是“92派”的代表人物,事實上,在二人就讀武大期間,都是經濟學泰斗董輔礽的門下高足。
2018年秋天,汪林朋作為一名博士新生,入讀武漢大學董輔礽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成了二人的“隔代小學弟”。
另一名武大校友艾路明也若隱若現地出現于居然之家的股東之中:投資方之一的天風證券即為艾路明當代系旗下上市公司。天風證券還是居然之家借殼上市的四大財務顧問之一。
兩名與汪林朋同為黃岡老鄉的著名投資人也借著這次融資入股居然之家,分別是信中利的汪潮涌,以及約瑟投資的陳九霖。前者是中國最早一批在華爾街立足的金融家,后者在二十一世紀初劃出了自己苦難而傳奇的職業歷程。
上述的投資者自然都從敲鐘上市里獲得了豐富的賬面回報。
近鄉情更怯?都是自己人!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荊楚的文化共鳴與資本的互利互惠共同作用,正在成為聯結這個嶄新群體的新血脈。(劉浩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