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開年港股市場迎來開門紅,節日期間外圍市場也大多上漲,節后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春節期間(1月28日到2月4日),亞洲股市漲幅居前,香港恒生指數和日經225指數分別上漲4.34%和2.7%;美國三大股指標準普爾、納斯達克、道瓊斯分別上漲1.55%、2.38%、1.05%;歐洲股市表現平平,德國DAX指數、法國CAC40指數分別下跌1.43%、0.21%,英國富時100指數上漲0.67%。此外,富時A50期貨長假期間上漲近2%。
券商分析認為,盡管全球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國內政策托底態度明確,經濟回暖的前瞻信號已經出現,A股市場短期底部或已形成,央行可能進一步打開貨幣政策工具箱,流動性將相對寬松,有利于A股春季躁動行情的產生。
短期底部或已形成
基本面方面,短期經濟數據顯示,在備戰冬奧、過年停工以及多地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下,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仍然保持在擴張區間,并已經連續三個月處于景氣水平,經濟回暖的前瞻信號已經出現,對股市信心帶來支撐。
政策面方面,春節前連續出臺減稅降費和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確保上半年經濟平穩運行。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副所長明明近日表示,央行節前向市場大量投放跨節資金,啟動跨春節流動性安排,呵護資金面穩定的態度較為明確,節后流動性缺口將大幅改善,且貨幣政策仍然處于寬松周期之中,因此2月可能在繳稅、政府債繳款等部分時點資金面有所收緊,但不會改變利率整體下行的趨勢。
上市公司業績方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29日,全部A股整體披露率達54%。上市公司2021年預告凈利潤同比增速表現不錯,中位數為50.4%,因此A股市場估值水平仍在全球具有一定吸引力。
各方面數據顯示,當前A股市場短期底部或已形成,節后反彈可期。
風險情緒基本釋放充分
展望節后A股,星石投資表示,自2010年以來,股市中均存在著“春季躁動”現象。其中2010年、2011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均表現為“先下跌、后躁動”,年初股市調整并不意味著當年不再出現“春季躁動”。從數據來看,大部分春季躁動均涵蓋了2月,2010年以來2月上漲的概率為67%。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啟堯分析稱,“春節假期期間,海外市場整體表現較好。市場逐步消化美聯儲加息預期,風險偏好整體有所回升。中概互聯網板塊表現強勢,港股也收獲虎年開門紅,在科技板塊的帶領下大幅走強。對于A股而言,節前市場已大幅回調,風險情緒已基本釋放充分,疊加外圍市場的強勁表現,有望提振節后國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A股也有望迎來開門紅。”(長江商報記者 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