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外地,給老人買的東西放在小區門口代收點了,老人行動不方便,哪位有空幫把手,給送一下吧。”近日,身在外地的周志紅在邢臺市任澤區韓西周社區的“百姓議事廳”群里發了條消息,不到一分鐘,便有人回復:“收到,馬上就去。”前后不到10分鐘,韓西周社區文明實踐聯絡員李娜便把快遞送到了老人手里。
像這樣的“百姓議事廳”微信群,邢臺市有8500多個,貫通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2021年2月,邢臺市以“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為工作平臺,創新打造群眾工作新機制,有效解決“小問題無處反映、反映后響應慢、響應后解決慢、解決后又可能反彈”的難題。
察民情、聽民意,更要解民憂、辦實事。在做好線上服務的同時,邢臺市還依托各縣(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態化開展線下“接地氣”的文明實踐活動,“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的文明實踐聯絡員和“部門集中辦”微信群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作為志愿服務帶頭人,常態化開展“訪萬家解萬難”活動,構筑起網上網下、黨群干群同心圓。
記者在任澤區走訪時了解到,除了線上“百姓議事廳”微信群,覆蓋全區的“和合說事”工作室,作為該區創新開展“百姓議事廳”線下工作的延伸和有益探索,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民調志愿服務又一新品牌。
據了解,“和合說事”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成立之初以解決家事糾紛、民事糾紛和商事糾紛為主。2021年,邢臺市“百姓議事廳”微信群創建以來,任澤區將線上“百姓議事廳”與線下“和合說事”工作室服務內容進行有效整合,協調聯動。由此,“和合說事”工作室的功能定位更為豐富廣泛,除了調解糾紛,還能為群眾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成為“百姓議事廳”線下服務群眾的有益補充。
侯葉平是任澤區韓西周社區黨支部委員,她既是“和合說事”工作室新時代文明實踐民事調解員,又是“百姓議事廳”里的文明實踐聯絡員,負責收集、協調、解決百姓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對于不能在網上“百姓議事廳”反映問題的人群,比如行動不便和不習慣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她還經常進行入戶走訪,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為他們解難幫困。
轄區內63歲的馬全果去年底檢查出患有糖尿病,每月打胰島素需要花費七八百元,這對老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國家對糖尿病有補助政策,可申請特殊慢性病門診治療醫療費補貼。”侯葉平走訪時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手把手教老人在手機上完成網上信息審核,幫老人成功辦理了報銷手續。
據了解,目前任澤區已在全區各鄉鎮、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成了205個“和合說事”工作室,全區共有786名新時代文明實踐民事調解員工作在“和合說事”工作室基層一線,他們既是民事調解員又是文明實踐聯絡員。
“‘和合說事’工作室和‘百姓議事廳’實現了渠道互通,達到了線上線下同頻共振的效果。”任澤區文明辦負責人楊現云說。
與任澤區類似,邢臺各地在創建“百姓議事廳”的同時,不斷拓展“百姓議事廳”的服務領域,開展多樣化文明實踐。線上將黨史知識、紅色文物故事等學習內容推送到群眾“掌心、指尖”,線下發動百姓“代言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共同當好社會治理監督員、百姓身邊信息員和黨的政策宣傳員,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常態化開展“訪萬家解萬難”活動,實現困難家庭“微心愿”。
在寧晉縣上城嘉苑社區,與線上“百姓議事廳”相結合,該社區成立了“樓棟紅管家”小組,實現了民意隨時了解、問題隨時解決,便民服務零距離,讓社區居民不出樓棟就能解決需求,把為民服務辦實事辦在群眾心坎里。
平鄉縣在解決好“百姓議事廳”反映問題的基礎上,結合線下“樂多多”文明實踐品牌,運用“樂心、樂助、樂玩、樂讀、樂養、樂聚、樂趣、樂動”八個板塊特色理念,精準對接百姓需求,打造“線上群呼我辦,線下百姓歡樂更多”的濃厚和諧氛圍。(記者 冀偉 齊彥紅 郭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