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廣州的暴雨、干旱、低溫給城市帶來影響,廣州今年天氣將會如何?市民又該如何正確對待天氣預警、防御天氣災害?
3月16日,廣州召開建設更高品質的美麗廣州新聞發布會。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潘蔚娟介紹,2021年是廣州近百年以來最暖的一年,“5·31”暴雨及年初冬春連旱以及年末冬旱給廣州帶來嚴重影響。
目前,全球正在經歷拉尼娜事件。廣州1月底以來出現兩次持續低溫陰雨,這些異常警示后期天氣氣候波動將變得更加劇烈。潘蔚娟預計廣州市汛期(4-9月)總雨量為1400~2000毫米,較常年略偏多,時間上前少后多,“龍舟水”偏重。臺風、強對流、局地暴雨洪澇和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可能較突出,有出現局部性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可能。
去年廣州百年最暖
2021年廣州年平均氣溫24℃,是我國70年來、也是廣州近百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2021年廣州天氣特點是:溫高雨少干旱重,臺風影響利大于弊。“5·31”暴雨達到嚴重影響級別,給廣州造成洪澇災害。臺風總體影響輕,“雷伊”成為影響廣州史上最晚臺風,年初冬春連旱以及年末冬旱都對農業生產和供水用水等造成嚴重影響。
潘蔚娟提到,“去年氣象部門共發布預警信號1894站次,提供決策材料1004份,圓滿完成51項重大活動保障,建立事前預警、事中靶向、事后解除的“三步走”防暴雨內澇快速應急響應機制,進一步提升氣象災害風險防范能力,保障了城市安全運行。”
拉尼娜加劇氣候波動
目前,全球正經歷一輪拉尼娜事件,近期全球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巴西和澳大利亞遭遇破紀錄極端持續暴雨,英國等地受到近30年來最強風暴“尤妮斯”侵襲,美國和韓國山火蔓延。
在廣州,1月底以來出現兩次持續低溫陰雨過程,為2009年以來最嚴重。“這些異常警示后期天氣氣候波動將變得更加劇烈。”潘蔚娟表示。
潘蔚娟預計,2022年廣州市汛期(4-9月)總雨量為1400~2000毫米,較常年略偏多,時間上前少后多,“龍舟水”偏重。臺風、強對流、局地暴雨洪澇和高溫等災害性天氣可能較突出,汛期降雨集中度偏高,降水集中期及臺風可能帶來極端強降水,出現局部性洪澇災害和地質災害。
市民需注意氣象預警,做好自我防備
潘蔚娟特別提醒廣州市民注意天氣預報、提高氣象預警認知度。
“我相信廣州市民對‘龍舟水’暴雨、汛期強對流以及臺風等惡劣天氣都有相應的了解,但我在這里還想再次強調,廣州極端天氣呈現類型多、頻率高、突發性強的特點:近十年,廣州每年的暴雨日達到31.4天,雷雨大風年時數98小時,平均每年經歷50天高溫,歷史最多一年受7個臺風影響,共記錄到5次龍卷風,而這些天氣本身和其導致的次生災害可能嚴重威脅公眾安全,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對災害性天氣及次生災害的防御。”她說道。
市民如何做好防御工作?潘蔚娟建議:
首先,市民要密切關注由氣象部門發布的官方天氣預報,提高氣象預警認知度,要建立對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信任共識”,如果發現所處或即將前往的地區有災害性天氣預警,一定要合理安排行程,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其次,市民要根據天氣預警做好自我防備,暴雨比較大的時候要注意防內澇、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臺風影響時要注意防大風、防高空墜物,遭遇強對流天氣時,要遠離易折斷的樹木、廣告牌、高壓電線、圍墻和危房等。
廣大市民尤其是弱勢人群,比如老人、外來務工人員、地質災害隱患點附近居民等,更要強化氣象科普,樹立起高級別氣象災害預警信號下的快速有效避險意識,提升全社會氣象災害的防御能力。
【采寫】鄭慧梓 吳雨倫 余妍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