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自黃埔港出,奮船逐浪至四方。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這是百年前廣州十三行行商參與對外貿易的日常。
3月15日,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舉行《十三行史稿》新聞發布會。會上,本書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譚元亨介紹了該書的研究成果。據悉,該書自醞釀寫作到出版歷經十余年時間,在前人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發掘了大量的中外史料,從物質、制度到文化精神,從皇帝、封疆大吏、海關監督到行商,從美、英、法等國官員到夷商,銀元的流入到逆轉等,對十三行歷史的各個層面展開了全方位研究。
研究發現,從明正德年間到清末三百年里,廣州十三行在世界大航海時代中風生水起,不僅推動了海洋貿易的擴張,還深度參與了當時的金融交易。在此期間,銀錢堆滿的廣州十三行成為西方工業革命的“影子銀行”,推動世界經濟的飛躍發展,譜寫海上絲綢之路的華彩樂章。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徐雯雯)
關鍵詞: 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