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下午,廣州全市綜合保稅區工作會議在南沙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召開。
會上介紹,2021年,廣州市3個綜保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288.2億元,同比增長4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8.4平方公里的綜保區實現了全市13.5%的進出口值。其中,南沙綜保區進出口820.4億元,占63.7%,同比增長46.8%;白云機場綜保區進出口300.3億元,占23.3%,同比增長30%;黃埔綜保區進出口167.5億元,占13%,同比增長55.3%,各綜保區均超額完成了全年計劃任務。
去年,一批新項目引進落地,一批新業態快速發展,一批新政策加快推進,南沙綜保區開通南沙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共享國際貨運中心,廣州保稅區和廣州出口加工區統籌整合升級,白云機場綜保區保稅倉增容、“粵易通”平臺上線,保稅物流、跨境電商、保稅租賃、文化藝術品保稅展示交易等新業態在各綜保區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還出臺了《促進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促進航運物流業發展扶持辦法實施細則》《關于精準支持“粵易通”平臺高質量發展的措施》等10余個新辦法新措施,實施了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保稅維修、出口集拼等新政策,綜保區工作得到了不斷開拓創新。
今年以來,廣州綜保區工作開局良好,根據海關數據,3個綜保區今年1-2月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其中南沙綜保區進出口185.9億元,增長2.2倍;白云機場綜保區為54.1億元,增長44.3%;黃埔綜保區為28.6億元,增長81.6%,均完成了全年15%以上的任務比重。
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董事總經理楊眉表示,該中心是在南沙綜保區建立的藝術品保稅展貿功能性平臺,開展文化保稅業務,在綜保區各項利好政策的扶持下,通過省級權限下放、海關駐場監管、文物部門現場查驗等特殊政策,其保稅藝術品經南沙海關入境后,登記在南沙保稅倉內的境外藝術品如在境內展覽,可直接從南沙自貿片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展覽許可批文。如前期舉辦的“粵港澳名家書畫展”保稅展覽,南沙海關從企業開展保稅文化產品出區展示的需求出發,為企業定制監管方案,實行海關駐場監管,運用人員監管與視頻監管多種模式結合,為企業免除了保證金繳納,同時還疊加了提前申報、網上辦理、快速放行等海關創新措施,為企業快速辦理境外保稅藝術品的進出區通關手續,保障了保稅展覽順利舉辦,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新通道。
全球優品分撥中心數字服務貿易平臺(DSTP)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南沙綜保區的支持下,平臺已聚合了諸多服務商和品牌商,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通過數字互聯互通已形成國際分撥中心,跨境分銷中心等數字場景模式。下一步,綜保區正式管理辦法的出臺,將為企業探索更多創新場景和模式提供了積極引導,并期待基于數字化平臺,協同推進外貿新業態發展。
鏈接:
大灣區國際藝術品保稅產業中心是南沙區大力推動建設的廣東自貿區內藝術品保稅展貿的功能性平臺,依托平臺開展文化保稅業務,主要有以下創新表現:
(1)省級權限下放:按照文化和旅游部規定,境外藝術品在境內做展覽,需由省一級文化行政管理部門審批。而廣東省自貿區率先實行省級審批權下放。經由南沙海關入境,登記在南沙的保稅倉內的境外藝術品,如在境內展覽,可直接從南沙自貿片區文化行政管理部門申請展覽許可批文。
(2)海關駐場監管:南沙海關積極推行保稅展示交易創新制度,從企業開展保稅文化產品出區展示的需求出發,為企業定制監管方案?!盎浉郯拿視嬚埂北6愓褂[,實行海關駐場監管,運用人員監管與視頻監管多種模式結合,為企業免除了保證金繳納,為未來大灣區藝術品交易市場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在保稅展示交易制度的基礎上,疊加了提前申報、網上辦理、快速放行等海關創新改革成果,為企業快速辦理境外保稅藝術品的進出區通關手續,保障了保稅展覽順利舉辦,形成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的新通道。
(3)文物部門現場查驗:在展覽文件報送廣東省文物局文物鑒定站審批后,鑒定站標出了國家文物清單上的藝術品。藝術品入境時,經鑒定站現場檢驗后,在文物上標貼了電子追蹤戳。在展覽完成后,鑒定站人員再次來到現場,檢驗無誤后,為文物標貼了出境標簽。
記者黃舒旻 通訊員穗商務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