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記者從廣州市人社局獲悉,人社部門緊密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全面實施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政策,進一步擴大技能人才培養規模。統計顯示,1-11月全市企業新型學徒制新增備案1.4萬余人次,其中制造業備案人數占比超過55%,有效提升了全市制造業技能人才水平。
(相關資料圖)
服務“制造業立市” 制造業備案人數超55%
服務“制造業立市”戰略部署,為先進制造業行業發展提供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是廣州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主方向”。“廣州市更加突出聚焦戰略產業,依托重點推進的16個產業就業培訓基地建設和產教融合技能人才培養聯盟,主動對接‘1+X’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廣泛在制造業企業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廣州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說道。
“人社部門主動對接我們,向我們宣講解讀政策,指導我們備案培訓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還為我們推薦培訓合作的學校。”廣電運通培訓中心負責人于文慧介紹,在人社部門的指導下,企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雙師聯合培養”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新型學徒制,校企雙方為學徒培養甄選優秀的導師,企業也聘請了具有本企業15年工作經驗的高級技師作為企業“師帶徒”導師,開展新型學徒培養工作。截至今年11月,廣電運通共備案開展4期“信息通信網絡終端維修員”工種的培訓,技能等級涵蓋低中高級,備案培養人數達321人次,已完成培訓(兩期)160人。
廣電運通總裝生產線上,企業導師對新型學徒進行指導
“以前員工正式進入工作崗位后,缺少進一步的跟蹤觀察培養。如今培訓周期長達一年,有了指導老師的持續關注,員工遇到問題可以‘精準問癥’。員工經過多番練習也對工序流程更加熟悉,提高了工作效率,讓企業生產提質增效。”歐派家居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培訓經理虞義介紹,企業從去年底開始與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合作進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機械木工中級工),經過1年的培養,共有655名企業員工完成了400個課時的理論及實操培訓,他們在工作場景中補足了職業素養短板,鍛煉提升了技能水平。
市職業能力建設指導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人社部門促進了以廣汽乘用車、白云電器、日立電梯、昊志機電、廣電運通、西門子變壓器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制造業企業積極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今年全市制造業企業新型學徒制備案人數占全市新增備案人數超過55%,有效提升了全市制造業技能人才水平。
搭建合作平臺 實現企校聯動育人
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等教育培訓機構采取企校雙師帶徒、工學交替等模式共同培養學徒,是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培養模式。這對推動校企雙方產教融合,實現企校聯動育人共贏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以來,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已與歐派家居、廣電運通、白云電器等13家產業集群龍頭、“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開展了人工智能訓練師、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等16個高精尖、緊缺等工種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學校通過送教上門、線上培訓、“集中+分散”等多種培訓形式,破解企業新型學徒的“工學矛盾”,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助力提升企業競爭力。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院老師為歐派家居的新型學徒講授理論課程
“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能有效加強校企合作深度,推進產教協同育人。”該學校對外交流與培訓處(校企合作辦)主任黃頌杰認為,通過企業新型學徒制“雙導師”模式,校企共建教師企業實踐基地,促進了學校教師了解產業發展、技術發展和崗位真實要求,提升教學水平。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技能人才培養基地等技能人才培養載體的建設,也加深了校企之間的研修交流,提升學校服務社會、服務產業的能力水平。
廣州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處負責人介紹,在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過程中也注意發揮其保就業的作用,積極支持受疫情影響企業開展學徒制培訓,例如幫助白天鵝賓館有限公司2022年新增企業學徒制備案537人。在廣州市開展的“失業人員技能活動月”中,廣州廣電城市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440多個覆蓋全市10個區的就業崗位,結合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做好新員工招聘,有力推動了重點群體就業。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落實國家制造業根基工程,大力推進實施廣東省產業技能根基工程,繼續聚焦‘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的發展戰略,以產業就業培訓基地為依托,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拓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工作的深度和廣度,開展學生學徒制技能人次儲備計劃和‘技培生’用培融合計劃學徒制培訓,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供給能力和質量,推動技能人才隊伍梯次發展。”該負責人說道。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 穗人社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