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發布2022年二季度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抽查的80批次樣品中,有4批次不合格。
本次抽查依據強制性國家標準GB 2626-2019、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32610-2016、GB/T 38880-2020以及產品明示的質量標準對過濾效率/顆粒物過濾效率、細菌過濾效率、防護效果等項目進行了檢驗。不合格項目涉及:過濾效率/顆粒物過濾效率、防護效果、細菌過濾效率、口罩帶及口罩帶與口罩體的連接處斷裂強力/頭帶、呼吸阻力/通氣阻力/壓力差。
強制性國家標準GB 2626-2019要求,KN95級別的口罩用氯化鈉顆粒物檢測過濾效率要≥95.0%。市場監管部門指出,過濾效率反映產品阻隔微粒的能力,根據產品標準要求不同,測試產品對微顆粒物或細菌顆粒氣溶膠的過濾能力,是防護口罩最重要的質量指標,也是本次抽查中防護口罩最主要的不符合項目(2批次不合格)。
本次抽查還發現2批次樣品防護效果不合格,防護效果是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的特有項目,考核產品戴在頭模上時對顆粒物的過濾能力,不僅考核產品過濾材料的過濾性能,還考核口罩產品結構是否滿足過濾要求,如果產品不能和人體面部緊密貼合,或局部有漏氣的缺陷,都會導致產品的防護效果項目不合格。防護效果差的產品存在過濾性能差或口罩和面部貼合不緊密的情況,往往不能給佩戴者提供有效防護。
此外,有1批次樣品通氣阻力(吸氣、呼氣阻力)不合格,該項目反映口罩產品的透氣性能,通氣阻力過大說明產品透氣性差,佩戴不舒適,長時間佩戴甚至會給人體的心肺帶來損傷,兒童和心肺功能差的人群更應注意口罩的透氣性。通氣阻力(吸氣、呼氣阻力)不合格主要是由于企業為追求口罩的過濾性能采用了過密、過厚、透氣性較差的過濾材料,通氣阻力和過濾效率往往呈對應關系,提高過濾效率往往會導致通氣阻力變大,因此企業在選用過濾材料時不應一味追求過濾性能,要根據產品的實際定位和目標人群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過濾材料。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