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冠病毒防治專家訪談會,邀請了廣州四家三甲醫院的醫務部、內科ICU、感染科ICU、呼吸內科的負責人和護理專家,解答了老年人救治護理、重癥救治等問題。
(資料圖片)
重癥患者應收盡收
問:近期醫院ICU的救治能力如何,ICU床位是否緊張?醫務人員到崗情況怎么樣?能否應對本輪重癥高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科ICU主任、醫務部主任、主任醫師吳本權:為全力“保健康,防重癥”,我們堅持“三保”,即保發熱門診、保急診和保重癥。一方面,對重癥患者應收盡收,降低普通向重癥轉化比例,降低危重癥患者病死率,醫院擴大重癥收治容量設置有標準ICU和轉化ICU,重癥床位占開放床位的8%~10%,約有200張以上重癥床位,并繼續根據重癥收治需要進一步拓展重癥收治容量,通過分級收治措施,分別將危重癥、重癥及普通具有重癥趨勢的患者分別收入標準ICU、轉化ICU、內科系統和外科系統,依次給予不同病情患者有創通氣、無創通氣、高流量氧療、面罩及鼻導管等氧療措施。
對于ICU收治的重癥患者,病情嚴重,基礎疾病較多,恢復時間相對較長,在高峰期重癥患者的收治進出是不平衡的,形成一定收治壓力。經過ICU擴容及分級分階梯優化收治后,重癥床位基本滿足需要。目前的急診重癥收治量有所回落,最初進入ICU的患者開始脫機拔管可以轉出ICU,出入平衡情況得到進一步緩解。
醫護人員感染情況明顯好轉,接近80%的醫護人員已經陽康返崗工作,一線科室醫護人員短缺的情況已經好轉。最初因非戰斗減員而合并病區的科室,逐漸恢復并收治新冠患者,也大幅度減輕急診患者的收治壓力。
“市八”備好212張重癥收治床位
問:根據廣州市衛健委數據,目前廣州感染高峰已過,迎來重癥高峰,請問“市八”采用了哪些策略保障重點人群的救治?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ICU主任、主任醫師李粵平:市八醫院作為廣州市的定點醫院,現在采用的主要是分級、分層、分流措施來保障重癥患者的收治,我們醫院現在已經準備好了212張重癥收治床位,其中34張床是整建制ICU收治,另外100多張是可以作為消化、呼吸、腎內科等循環轉換的ICU床位。無論是從人力、設備以及人員培訓上都已經完全做到了可以同質化的收治重癥患者。目前我們醫院收治的患者,99.9%的救治都非常成功。
家庭護理要關注老人神志狀態
問:有基礎病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一定要就醫嗎?如果可以居家護理,有哪些注意事項?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劉燕燕:老年人在感染之后,要看其表現來決定是否需要立即就醫。老年人機體對一些異常情況反應并不是非常明顯,就像有些時候明明體溫已經升高,但他并不會感覺到自己正在發燒。這種情況下,我們對于老年人的看護一定要加強。
首先,我們需要從老年人日常的生活狀態去觀察,包括日常生活習慣,飲食、排便情況有沒有改變。比如說,是不是像往常一樣有食欲?大小便狀態是不是有改變?會不會出現尿失禁、尿量明顯減少的情況?如果出現這些情況,那就是危險征兆。
對于看護者來講,我們需要從稍微專業的角度去進行監護。比如說,要關注老年人的神志狀態,關注心率、血壓、血氧情況,如果出現這些指標的異常變動,就要及時就醫。出現危險信號之后,越早就醫,救治成功率就越高。
老年人還會合并一些基礎疾病,發病后咳嗽痰液排不出來,日常居家護理的時候,還要注意怎樣幫這些合并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把痰液排出來。我們最常用的一個方法就是拍背:手心呈空心狀態,用手腕去發力,沿著脊柱兩側從下往上,從外向內去幫助老人家排痰。坐臥位和側臥位都可以。
我們現在比較提倡的俯臥位通氣,也可以幫助老年人引流痰液,促進痰液的排出。
老人抗原轉陰要注意潛在后遺癥
問:抗原轉陰后,老年人還會面臨哪些潛在的后遺癥,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主任醫師葉楓:老年人即使抗原轉陰了,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基礎疾病加重。比如說糖尿病患者引起血糖的波動,血糖升高以后,也會對機體的免疫造成一定的影響。本身有老年癡呆的、帕金森的,疾病可能會加重。在我們收治的患者里面,發現有患者新冠控制了以后,整體的精神狀態沒有改善,再去完善相關檢查,證實是嚴重的老年癡呆。但是入院前,家屬完全沒意識到老人家有神經系統基礎疾病。
同時,老年人如有基礎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支氣管擴張)感染新冠以后可能導致呼吸衰竭;如有神經系統疾病可能會導致認知障礙,記憶困難;還有可能出現疲乏無力,血壓波動,甚至是對凝血功能有影響,導致機體的高凝狀態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翁淑賢、張青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