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古建筑經歷保護開發后,誕生出舊與新、傳統與潮流的碰撞之美,吸引人們駐足游玩。1月7日上午,廣州文沖歷史文化街區幸福里正式開街,集文化體驗、美食休閑、教育培訓、藝術展覽于一體,活力綻放,煙火回歸,成為城市又一魅力打卡地。
最大程度保護歷史脈絡和人文記憶
(資料圖)
1月7日上午,以“粵來粵幸福-廣州文沖歷史文化街區幸福里開街儀式暨文沖回遷房五期(C1C2棟)喬遷之喜”為主題的活動,在黃埔區文沖街道“廣州幸福里”六德臺廣場舉行。
穿過百年歷史的風煙,廣州幸福里的一磚一瓦,展示出風姿神韻。它占地面積約13000㎡,總建筑面積約8700㎡,包含文沖陸氏大宗祠和文沖炮樓2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個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座歷史建筑和2座傳統風貌建筑等共35處古建筑。
經過原址修繕以及遷移重建等改造方式,風水塘、大榕樹,陸氏大宗祠、文沖碉樓、文鳳陸公祠等等,都被完整保留下來。其中,文沖陸氏大宗祠活化利用項目被列入2022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幸福里改造活化工作負責人表示,幸福里的更新改造充分尊重居民意愿,以繡花功夫修繕、復原在地的歷史風貌建筑,并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融合嶺南四大名園設計特色,打造了新的“幸福八景”,既保留街坊里弄的城市肌理,也最大程度保護歷史脈絡和人文記憶。
在保護中創新,在繼承中活化。幸福里改造過程中,因地制宜地引進了廣繡非遺傳承基地、醒獅文化非遺傳承基地等,成為集廣繡、醒獅、曲藝、龍舟、武術等于一體的文化街區。
據悉,位于廣州幸福里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傳承人陸柳卿工作室,獲得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頒發的“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匾額。近年來,陸柳卿團隊充分利用當地政府搭建的平臺以及工作室空間,招收和培養了眾多技藝出色的繡工,使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廣繡技藝得以傳承。
引入新業態構成生活新腔調
廣州幸福里開街,引入了不同的業態,如書店、酒吧、蛋糕店、咖啡店等,將為周邊居民提供多元化的消費場景。
自由職業者小陸近幾天直接把辦公室搬到了咖啡館,他很認可這里的古村氣韻,而且生活其中,又有年輕人熟悉的消費業態和生活方式。
據文沖街道辦事處主任于龍介紹,廣州幸福里已成為廣州市黨建引領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傳承融合推進的城市建設典型樣本,已同步納入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和區整改亮點項目。
活動當天,一批來自黃埔區老干部(老年)大學的學員正在揮毫潑墨,為廣大市民群眾書寫“福”字與春聯,將充滿濃情厚意的新春祝福送到市民手中。
回遷房五期C1C2棟正式交付
幸福里宣布開街的同時,回遷房五期C1C2棟也正式交付文沖村民,儀式現場8位文沖街坊代表合力推開幸福之門,開啟了248戶村民的幸福新生活。
截至目前,文沖已回遷面積超過40萬㎡,共交付25棟樓約4000套回遷安置房,整體回遷率已經超過70%,2023年預計還將交付回遷房H7H8,交付面積約3.6萬㎡。
復建配套方面,除了7日正式開街的幸福里,廣大附中、消防站、文化站、公交站、活動中心、文沖新牌坊等已建成,文沖社區的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也已經在去年9月1日正式開學。
此次交付的C1C2棟回遷房樓下就是幸福里街區,部分居民可以直接在家里俯瞰整個幸福里,欣賞到著名IP藝術形象奈美兔。據了解,“奈美游文沖——YES! or NO! 主題展”將會持續到2月5日,觀眾可以通過插畫作品和填充了整個空間的裝置藝術,跟隨奈美兔體驗潮流藝術獨有的包容性和張力。
據廣州開發區城市更新局局長侯奔介紹,文沖石化路以西舊村改造項目2010年批復實施方案,是黃埔區首個舊村改造項目。安置區封頂交付已超過七成,項目配套的廣大附中、華師附小、消防站、文化站、公交站、活動中心、文沖新牌坊也全部落成使用。黃埔將大力推廣這里的開發經驗,讓幸福里的今天,成為黃埔區70多個在推項目的明天。
接下來,幸福里將繼續結合本土特色,策劃復古市集、藝術生活節、文化品鑒日、幸福婚嫁季等各種活動,持續為幸福里引入新的文化風尚,讓國風文化與本土情懷交相輝映。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瑞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