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北京揭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天眼FAST、中國空間站等成果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首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公布、首張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面世等入選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其中,在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中,“我國迄今運載能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入選,彰顯了廣州致力打造中國航天“第三極”、沖刺中國商業航天“第一極”的科創實力和產業雄圖。
我國最大固體運載火箭首飛,廣州企業參與研制
2022年7月27日12時12分,“力箭一號”(ZK-1A)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以“一箭六星”方式將六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是中科院力學所抓總、中科宇航公司參與研制的首型固體運載火箭,是我國當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在運載能力、入軌精度、設計可靠性、性價比等方面邁入世界固體運載火箭領域先進行列。
參與研制的中科宇航公司是國內首家混合所有制商業航天企業,也是廣東首家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于2022年6月正式遷入廣州南沙。依托中科院力學所和空天飛行科技中心的科研力量和資源優勢,中科宇航成為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成果轉化平臺。
另一家參與研制的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于2019年10月落戶廣州南沙。該研究院致力于面向空天科技前沿技術,聚焦原始創新研發并組織實施飛行試驗、充分發揮產學研協同創新引領優勢,打通空天科技領域“前沿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系統解決方案-集成演示示范-成果轉移轉化”創新鏈條,建設國際一流的空天科技研發中心。
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在南沙運營,可年產火箭30發
“力箭一號”首飛成功后,正式進入批量化生產、應用發射階段。其生產基地正是在廣州南沙。
近日,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落成儀式暨在廣州南沙舉行,宣告國內首個全產業鏈精益化、數字化、智慧化的商業航天產業化基地投產運營。同日,力箭系列運載火箭產品重磅發布,現場中科宇航還與7家合作伙伴簽署了力箭系列運載火箭重大發射項目協議,衛星簽約數量200顆,簽約金額達16億元。
據悉,該基地總規劃占地面積約600畝,其中一期用地100畝,主要用于開展系列化固體、液體運載火箭的生產、試驗、總裝及測試工作,年產可達30發運載火箭,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千億級規模。
中科宇航董事長兼總裁楊毅強介紹,目前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總裝已完成,正在進行出廠測試,擬于2023年5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實施發射。
除培育出廣東首家商業航天“獨角獸”中科宇航,廣州南沙還出臺了支持商業航空航天產業的“探天九條”,基本形成“一箭一星一院一基金”的產業發展格局,加速形成集運載發射、衛星研制和航天應用于一體商業航天全產業鏈布局。
◆202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中國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中國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并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我國科學家發現玉米和水稻增產關鍵基因
科學家首次發現并證實玻色子奇異金屬
我國科學家將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
我國迄今運載能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首飛成功
“夸父一號”發射成功,并發布首批科學圖像
新技術可在海水里原位直接電解制氫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實現重大突破
“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創造多項新紀錄
◆2022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首個完整人類基因組序列公布
人造心臟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銀河系中心黑洞的首張照片面世
人類首次成功改變小行星軌道
美國首次成功在核聚變反應中實現“凈能量增益”
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順利入軌 首次傳回照片
世界首臺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打破速度紀錄
豬蛋白角膜讓人重見光明
人工智能加速“原創”新蛋白質設計
科學家發現“四中子態”存在最明確證據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方晴 通訊員:叢楠
關鍵詞: 運載火箭